爭分奪秒的壁畫醫生:三代接力為千年文物續命
我們今天看到的每幅壁畫都是不完整的由于原材料的時效性,在歲月的長河中會因病害而粉化,脫落甚至損壞坐在李曉陽成都青白江區明教寺黃覺殿的簡易腳手架上,壁畫醫生正在用修復刀小心翼翼地清除壁畫表面的污染物在他看來,雖然所有見證人類文明發展的壁畫總有一天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他的使命是與時間賽跑,通過修復來延長文物的壽命
作為敦煌三代修,李曉陽的童年是看著祖父李運合在莫高窟的各個洞窟里修復壁畫的李運合是中國壁畫修復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在60年間修復了近4000平方米的壁畫李曉陽的叔叔李波也是一名資深醫生,從事壁畫修復工作20多年在祖父和叔叔的影響下,李曉陽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敦煌研究院,成為了和祖父一樣四處奔波的壁畫醫生
壁畫常見的疾病有18種,如指甲形成,空洞,苛性鈉和微生物出于這個原因,李曉陽帶了一個工具箱,里面有秤,眼鏡和幾十個修理工具壁畫醫生需要根據不同的疾病開出壁畫修復的定制處方藥方經國家文保專家團隊論證通過后,壁畫醫生將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壁畫進行修復
李曉陽目前正在修復的壁畫位于明代成化十七年修建的明教寺黃覺殿自黃覺寺建成以來,它經歷了幾次修繕和翻新,甚至一度被用作學校所以很多壁畫都是用石灰覆蓋的,有些壁畫還有釘書釘古建筑的傾斜也造成了壁畫的擠壓李曉陽介紹,在正式復辟之前,他和他的團隊曾十次到訪故宮,視察環境,溫度和濕度經過幾個月的論證和探索,修復方案終于在2020年5月確定
壁畫是一個時代藝術,歷史,科學和社會的集中亮點中國壁畫越往南走,黃覺館的壁畫就越不出名,但它依然向大家傳遞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李曉陽說,雖然壁畫有不同的時代和藝術水平,壁畫醫生不會因為修復后的文物價值不同而區別對待黃覺館壁畫采用了四川特有的竹編工藝,團隊將此次修復視為科學研究之后,將對竹編壁畫修復技術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在過去的十年里,李曉陽跟隨父母和祖先的腳步,修復了唐,宋,明,清不同時期的壁畫,覆蓋了甘肅的敦煌,河北的石家莊和山東的泰安爺爺在五六十年代修復壁畫時,沒有任何儀器輔助分析測試,只能用土法模仿自然環境有時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得到稍微準確的數據李曉陽介紹,剛入行時,中國壁畫醫生就開始熟練使用x光等儀器目前,不少壁畫醫生也嘗試將數字化與壁畫相結合,為壁畫留下更多的光影素材
壁畫修復講究慢工細作李曉陽的九位壁畫醫生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黃覺大廳140多平方米的壁畫修復
李曉陽說,第一次參加壁畫修復時,他覺得很無聊,但幾個月幾年后,他發現參加壁畫修復真的比剛接手時變得好多了,他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爺爺90歲了,還在一線參與壁畫修復也許文物就是這樣你和它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愛它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wenhua/1101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