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剛過,江蘇冬小麥由南向北逐步進入返青期,淮南部分早播小麥也將提前進入拔節期早春是促進弱苗轉壯,控制旺苗過快生長的有效時機春節以來,江蘇出現多次雨雪天氣,也迎來了幾波冷空氣,是否對冬小麥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這一階段農民又應重點開展哪些農事活動對此,新江蘇專訪了相關農業氣象專家
江蘇省氣候中心農業氣象科科長徐敏介紹,12月21日至2月20日,全省平均氣溫3.3℃,日照總時數247.6小時,均和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此期間降水時空分配不均,時間上呈前期少,后期多的特點,空間上呈北少南多的特點,全省平均降雨量74.7毫米,其中淮北23.6毫米,江淮之間76.0毫米,蘇南126.4毫米,淮北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淮河以南地區雨量接近常年。
具體而言,2021年11—12月光溫充足利于幼苗生長,尤其利于晚播小麥的苗情轉化2022年1月全省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2.0度,冷空氣較弱,在田麥油生長速度普遍較快
1月上旬的2次有效降水過程使得江淮之間南部及蘇南沿江地區的旱情得以解除,其它地區旱情得到有效緩解但1月下旬以來沿江蘇南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農田土壤普遍偏濕,麥油根系生長和養分吸收易受影響對于淮北地區,由于2月上旬以來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土壤相對濕度低于60%,墑情再次不足
越冬期內雖有冷空氣活動,但未出現上年度的強寒潮低溫凍害,熱量條件充足,雖有階段性干旱發生,但影響有限總之,氣象條件總體利于小麥的生長徐敏說
2月以來的幾次雨雪天氣并未伴隨大幅度的降溫,最低氣溫都在0℃左右,幾次降水有效促進了小麥的生長弱苗轉化需要養分,2月份的幾次降雨有效緩解了旱情,利于發揮肥效,促進苗情轉化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朱新開說
2022年2月1日—20日,全省平均日照總時數是63.9小時,常年值是96.2小時沿江蘇南地區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少5—7成,陰雨寡照不利于小麥根系養分吸收和生長對于弱小苗,農民可以適時適量通過施肥來起到緩沖彌補作用
對于目前農事活動,朱新開提出建議,由于全省降水空間分布不均,淮南雨水多,淮北雨水少,因而淮南地區要注意排水,清理溝渠淮北地區則可以適當進行灌溉,改善土壤墑情另外,全省大部分地區目前都處于弱苗促壯的關鍵期,要通過使用復合肥加尿素的方式實現營養平衡,加快弱苗生長同時也要注意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
另外,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也提醒,當前春季高效田管,要按照時序做好清溝理墑,降漬防旱,促弱控旺,壯苗穩長,適時化除,防止出現凍藥害,同時也要防御倒春寒凍害,及早補救,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低溫寒流來臨前對缺墑麥田及時灌水,可改善土壤墑情,調節近地層小氣候,緩沖地表溫度變幅,減輕凍害發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188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