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譽為21世紀綠色黃金的氫能,在許多國家中央企業的加碼下迎來了產業變革。
最近幾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央企業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發言人彭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已經進行了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在內的全產業鏈布局,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成果。
據彭介紹,我們正在積極研究制定相關意見和方案,推動中央企業更好地在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碳中和運動中發揮作用同時,SASAC正在組織中央企業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科技攻關,引領綠色低碳技術突破
在氫能布局的央企名單中,有中石化,中石油,華電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多家央企巨頭為什么一個能源行業的推廣布局會吸引1/3的央企幫助其加碼
優勢顯而易見,氫能被寄予厚望
很多人形容氫能是沒有發展天花板作為一種能源消費品,元素儲備是最基本的考慮因素根據很多專家的解釋,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在地球所有元素中排名第三,能源供應豐富此外,大部分氫氣以水的液體形式存在,原料易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主任,研究員景曾表示:中國氫能產業迎來重要機遇期氫氣作為清潔無碳的二次能源,不僅可以促進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深度脫碳,還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綠色低碳增長在景看來,氫能具有幾乎零碳排放,清潔無污染等優勢,備受期待
氫能的這些特性在碳排放超標的社會中更有優勢。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分別為65%,20%和10%作為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工業的減碳壓力最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將交通運輸部門作為我國氫能發展的突破口,利用氫能實現工業部門深度脫碳,將為我國碳減排目標做出巨大貢獻
不僅交通部門正在經歷劇烈轉型,鋼鐵行業的氫能分配也迫在眉睫目前,國內鋼鐵企業中,寶武集團,鶴崗集團,酒鋼集團已開始探索氫能煉鋼,并逐步建成示范試點氫氣和一氧化碳混合煉鐵和純氫氣作為還原劑煉鐵等技術逐漸解鎖氫冶金技術已成為鋼鐵行業實現低碳生活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此外,豐田還推出了氫能汽車,氫能在汽車制造領域也受到廣泛關注
平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業務經理張世元也對氫能寄予厚望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相信氫能時代終將到來一方面,氫比花里胡哨的能源有很多優勢,另一方面,氫能可以更好地與可再生能源系統融合未來,可再生能源是中流砥柱氫氣可以直接消耗,也可以長期儲存,儲存過程中污染較小氫能的提取是環保的,能耗也是環保的因此,在倡導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中國,氫能商業化逐漸引起各大行業的關注
三大問題
應用主要體現在應用場景和基礎設施上張世源表示,目前氫能的應用場景集中在交通運輸方面,如氫能物流車,商用車,公交車和重型卡車等氫能產業在其他領域的探索相對薄弱,難以廣泛應用而且,作為氫能基礎設施,氫加氣站的覆蓋率還不夠廣
從這個角度來看,氫能的應用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技術瓶頸也急需突破目前,我國氫能系統核心技術與國際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相關的材料技術和成型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實現標準化生產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華夏時報》的記者表示,如果氫能的技術成本無法控制,不僅制造工藝會受到影響,下游氫能應用終端的產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這將直接帶來消費者成本的增加比如氫能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電力等大量的能源浪費,氫能汽車的價格也會上漲
因此,要想保證氫能裝備制造環節盈利,就需要更好的技術讓整個系統工藝的價格平民化,標準化,這不是加入幾個小企業就能完成的。
中央企業引領突破發展瓶頸
從彭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央企業在氫能產業改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那么,央企的進入能否有效改變氫能產業格局
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央企參與氫能行業充分體現了碳中和目標下氫能賽道的發展前景,央企的參與有望為行業發展注入動力氫能服務機構橙學會研究院曾表示,央企參與氫能正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條件下,氫能是確定的方向,三分之一的央企可以作為氫能發展的中堅力量
這些骨干——家央企的進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瓶頸。
央企大多經歷了長期積累,資質深厚,現金流充裕,融資需求不大因此,中央企業作為先行者,為處于同一發展時期的其他企業涉水而行中國新能源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早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比如中國石化在氫氣生產和利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布局氫加氣站網方面也有天然優勢
因此,央企加碼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本因素導致的商業化和氫加氣站建設問題,起到了引領作用
程度上緩解了算不過來賬的問題。
其次,央企內部產業鏈較為完整,技術經驗豐富眾多央企加碼氫能產業,有助于氫能源在現有應用領域之外,嘗試開拓新的場景,領域,為氫能源現實應用跌送源源不斷的可能性,增強氫能源產業更新動力并且在開拓新領域的前提下,央企還可以依據政策補貼,企業實力等優勢,加強氫能現有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伴隨著各地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指示的政策落地,各省市也開始了燃料方面的規劃和指引,氫能相關政策體系逐漸明朗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河北,河南5個城市重點規劃了氫能源產業發展,出臺了相關政策方案,明確規定了燃料電池車的數量目標,加氫站的數量目標,以及產業鏈規模目標
在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看來,各大央企大力擴展氫能開發利用,會涉及到儲運加氫站或油氫合站的建設,這也有利于加速促進處于初期階段的氫能產業更快的產業化,規模化,為小規模的應用到大范圍的推廣創造有利條件,對制氫,儲氫,用氫的產業鏈協作和氫能技術創新等都有良好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祁海珅還表示,央企加碼后,保證氫能源的穩定供應與引導能源消費轉型的新發展格局,很快就會出現。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928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