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陽琛 張家振 蘇州報道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新建元零碳館。受訪者/圖)
在蘇州工業園區ESG公共服務平臺上,企業可以免費對自身ESG競爭力進行在線“診斷”。以“標準診斷”為例,企業根據平臺上細分出的39個行業、200多道細項問題,可以快速評估企業的ESG治理水平。
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國家級經開區之一,從1994年建設之初起,有“最強經開區”之稱的蘇州工業園區便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環保成為產業向新、經濟向上的底座。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蘇州工業園區GDP達4002.4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其中,新能源及綠色產業產值近900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動蘇州工業園區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實現經濟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助力蘇州市提升經濟活力、創新動力、城市魅力及投資潛力,蘇州工業園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生態促進會日前舉辦“新綠色 新未來——綠色驅動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唱響了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雙重奏”。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綠色低碳分會副會長呂建中認為,綠色驅動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將短期投入、短期效益、風險機遇、長期價值等多重要素進行整合考量的艱巨任務。ESG提供了結構化、可量化、可視化以及可比較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可持續增長與發展的能力。
打造綠色發展“園區樣本”
2001年,全球知名液晶顯示器(TFT-LCD)設計、研發及制造公司友達光電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經驗。
“友達數位是友達光電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業服務全新事業。”友達數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友達數位深耕智造技術,聚焦ESG和元宇宙兩大系列解決方案,將制造中的人、機、料、法、環與人工智能全面結合,提供從頂層設計到垂直行業軟硬件結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客戶永續經營的最佳伙伴。
據介紹,迄今為止,友達數位已為10余個國家的1000多家制造業企業提供智改數轉服務,覆蓋電子、醫療、汽車等34個行業。
這也是蘇州工業園區以綠色發展理念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據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建成全國首個“一對多”的分布式發電市場化項目,打造一批“近零碳”產業園,創建各級綠色制造體系企業超160家,新能源及綠色產業產值近900億元,能耗和碳排放強度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成為能耗低、生態優、環境美的綠色發展“園區樣本”。
多年的綠色基因沉淀,也讓蘇州工業園區早早看到了ESG產業的發展潛力。
2024年3月,蘇州工業園區《ES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關于推進ESG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發布,明確到2025年,全區ESG產業規模將超650億元,較2022年增長超50%;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領前沿的ESG服務機構、世界一流的ESG應用人才,成功探索一批ESG應用實踐的先進經驗,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同年6月,由新建元控股集團開發運營的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開園,這也是當地因地制宜、前瞻性謀劃布局ESG產業發展的標桿載體。該項目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數谷”新建元數智灣,通過引進ESG研究、評級認證及綠色金融等7個領域的企業,匯聚一群ESG專業化領域的頂尖人才。
據介紹,截至目前,已有近70個項目進駐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簽約率高達90%。在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內,企業不僅能找到碳核算服務商,還能對接綠色金融產品、參與行業沙龍、獲取國際標準動態。
御能永續科技蘇州公司(以下簡稱“御能永續科技”)成立于2024年7月,2025年2月便正式入駐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成為該創業園首批入駐的企業之一。
御能永續科技總經理楊明翰表示,公司專注于為企業提供ESG全鏈條解決方案,涵蓋碳中和路徑設計、綠色金融工具開發及可持續發展培訓,服務網絡已覆蓋長三角地區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蘇州ESG產業生態的重要推動者。
“作為國際化ESG綜合服務提供商,我們依托AIoT物聯網技術,整合能源管理平臺、FMCS管理平臺及碳管理平臺,構建多維度技術和服務體系,助力客戶實現能源成本節約和碳排放減少。”楊明翰闡釋道。
上述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進一步表示,ESG產業已成為全球搶抓產業發展機遇、重塑競爭格局的關鍵所在,園區超前謀劃、主動推進,著力構建ESG產業體系,集聚ESG相關企業超400家,加速集聚ESG專項發展基金以及各類專業人才,為ESG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探索本土化ESG評價標準
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過程中,ESG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了解,2025年4月10日,蘇州工業園城市發展研究院牽頭編制的園區ESG評價標準《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通則》正式發布,設置了39個基礎指標和14個特色指標。
在上述指標體系設計中,一方面與GRI、ISSB、TCFD等國際標準緊密接軌,另一方面納入了制度與機制創新、法治建設與安全、國家戰略支持情況等相關指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國情特色和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季為民表示,構建ESG評價標準體系,是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的關鍵所在。在這方面,蘇州工業園區走在了全國前列,正發揮著先行、引領、示范的作用,并為其他地區轉型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經驗。
正因如此,蘇州工業園區成功入選首部《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標準化藍皮書(2024)》。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副研究員張曉昕認為,蘇州工業園區率先推動了全域ESG實踐,積極探索ESG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集聚前沿的ESG服務機構、人才,形成領跑優勢。
張曉昕表示,蘇州工業園區是現代化企業高度聚集區,跨國、上市、國資、民營企業等資源豐富;是推動引導企業(產業)實施ESG,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對外名片,實踐經驗表明我國ESG經驗模式可輸出、可復制。
除了探索本土化ESG評價標準外,蘇州工業園區也率先意識到培養ESG專業人才的重要性。2024年11月,全國首次ESG評價師培訓就在蘇州工業園區完成了試點工作,共有62位學員參與,首張ESG評價師的初級證書也誕生于此。
在呂建中看來,專業人才缺乏,正成為當前深入推動可持續商業實踐的障礙。為此,呂建中倡議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等聯手推定人才培養、職業技能規范的管理。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劉軼芳曾經參加了國家ESG新職業申報的論證工作,在此次論證工作中,曾評估和預測在未來5—10年內將會出現200萬—300萬人的ESG專業人才缺口。
劉軼芳告訴記者,在《企業社會、環境與治理(ESG)評價師評價規范》發布之后,要為行業領域專業人才開展相應的能力考核與評價工作,也需要參加指定的培訓完成相應的理論與技能知識學習,這就必須要有配套的教材。
在這種背景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評價通論:概念、框架與應用》應運而生。這是國內首部關于企業ESG評價師的指定教程材料,擬于2025年6月由經濟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ESG專業人才在未來還有巨大的缺口,因此就更加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專業性、系統性、及時性的培訓系列教材和課程體系的開發。”劉軼芳表示。
近年來,ESG產業已成為全球搶抓產業發展機遇、重塑競爭格局的關鍵所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向未來,蘇州工業園區將在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進程中,厚植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實踐。
(編輯:張家振 審核: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qiye/5418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