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在中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網上很多人認為現代汽車已經輸掉了中國市場。但是,當我們9月11~14日到韓國訪問現代汽車后得出了一個新結論,中國汽車公司應該向現代汽車學習。
上半年的財報顯示,現代汽車銷售汽車208萬輛,營業收入4411萬元,利潤366億元,利潤率8.3%。也許有人說,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獲得了全球領先,但我們哪家公司的盈利率能夠達到如此程度?或者說,以全球的視野從運營質量的角度看,我們必須接受得勢不得利的結果。
從現代汽車目前的產品結構看,電動車確實和我們國內產品有些差距,占總銷量的比重也很小。產品落后的原因更多在于現代汽車認為,如果達到中國電動車的水平,成本過高,沒有價格優勢。或者說,沒有利潤的產品為什么要生產。檢討我們自己,電動車在國家巨額的補貼下確實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始終沒有盈利。而現代汽車始終考慮的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如何盈利,這種思想恰是我們欠缺的。
前不久,歐盟出臺了《新電池法案》,又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可謂直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痛點。為什么能夠被人一擊致命?而作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的現代集團就沒有這個痛點呢?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沒有從全產業鏈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考慮了制造這個環節,所以人家一說電池污染問題,我們立刻中招。我們自以為關起門來可以隨便出臺產業政策,想補貼就補貼,企業也樂意為獲得更多補貼而奮斗。但卻忘了一體化的世界經濟是有規則的,甚至忘記了西方各國對經濟利益是用規則來保護的。現代汽車則是規則的尊重者,這就是大型跨國公司的思維模式mdash;mdash;建立基于規則的商業模式,所以現代汽車的盈利是相對穩定的。
在國內的互聯網上充斥著現代已經輸掉中國市場的說法,但對跨國公司而言,任何市場都可能會出現問題,怕的不是出現問題,而是出現問題后的解決辦法是什么。因此,在現代汽車,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對在中國市場所犯錯誤的反省,跟我們聊得最多的是中國市場。他們反省到了什么程度呢?如果今天我們失去了中國市場,未來我們可能在國際市場輸給中國人。這就是現代汽車對中國市場的看法。現代汽車已經全力以赴了,已經把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提升到了關乎生死的戰略一役上,中國公司、中國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們,有什么資本藐視現代汽車、藐視跨國公司?盡管我們在某些領域獲得了領先,但我們仍然需要埋頭苦干,來不得半點驕傲自滿。
談起汽車生態圈,隨便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能侃得天花亂墜。但是現代汽車卻是在默不作聲地扎實推進。他們考慮的出行已經不僅僅限于汽車,還包括短途載人無人機,不僅突破了公路對出行的約束,而且拓展了空間市場。或者說,現代汽車已經在布局短途、低空的空中市場了。據悉,現代的載人無人機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2028年推向市場。與此同時,現代的機器人也形成了從工業機器人到家庭機器人的龐大的產品陣容,既有用于工業生產的機器人,又有服務于家庭mdash;mdash;老人陪伴、兒童陪伴、警衛等機器人,圍繞著用戶需求、用戶的痛點展開了全新的盈利模式和利益鏈。在新能源方面,現代汽車的氫動力汽車已經在銷售,而且在廣州建立了工廠。我們現在還在討論上氫能源的利弊,現代汽車在新能源方面卻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而我們還抱著電動一得自矜。在電動汽車和燃油車方面,現代汽車向我們展示的產品凸顯了運動化,而不再是平庸的、缺乏性格的產品,運動性不僅體現在傳統動力車上,還體現在電動車上,和中國彩電+沙發+冰箱的產品思路完全不一樣。這種差異化的產品思路,或將成為現代在中國品牌再造的基礎。
我們確實在一些領域獲得了領先優勢,但我們在汽車生態圈的構建方面或許已經落后了。為什么我們產業有想法沒行動?因為我們沒有錢啊,上半年我國汽車上市公司前15強的利潤只有跨國公司前15強的1.7%;盈利的前9強的利潤是跨國公司利潤的5.4%;我們前9強的利潤只有現代汽車的28.2%,是現代+起亞利潤的16.4%。沒有利潤拿什么去參與競爭?沒有錢怎么投資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所以,我們需要再次睜開眼睛看世界了,不僅要看到我們在哪些方面領先,更要看到我們還有什么不足,尤其在經營質量方面,全行業干不過人家一家企業,為什么我們能跟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這是需要我們捫心自問的問題、檢討的問題。有道是,知恥近乎于勇,如果我們直到現在還連正視自己問題的勇氣都沒有,那我們剩下的就只有夜郎自大了,結果是行業整體走向hellip;hellip;這個結果是不可接受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qiche/4420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