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全國蚊蟲叮咬風險提高,防蚊驅蚊產品受關注。然而,線上平臺部分驅蚊產品亂象頻出。不少產品雖打著“驅蚊、防蚊”旗號,卻無“三證”,以“精油”“防護”等字眼替代,用“純植物”“無農藥”“母嬰適用”等為噱頭吸引消費者。
一些產品宣稱“驅蚊率100%”“適用于兒童等特殊人群”,實則缺乏科學依據。根據規(guī)定,防蚊驅蚊類產品屬農藥范疇,農藥廣告不得含說明有效率、功效安全性斷言等內容,標注“適用于兒童、孕婦”屬誤導。
“純植物”也未必安全,需經毒理試驗確定。合規(guī)驅蚊產品應標毒性等級,消費者購買時要仔細甄別,認準“三證”,不盲目相信廣告宣傳,嬰幼兒和孕婦盡量不使用驅蚊環(huán)、驅蚊貼等產品。
天眼查專業(yè)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yè)、存續(xù)狀態(tài)的驅蚊產品相關企業(yè)超9700余家。從區(qū)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江蘇省驅蚊產品相關企業(yè)數量位居前列,兩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4900家,占企業(yè)總數的50.7%。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驅蚊產品相關企業(yè)約占總數的7.8%。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