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持續高溫天氣與政策紅利共同催生了一場覆蓋文旅、體育、零售的消費盛宴。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25年7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量再創新高,日均1431.2萬人次,折射出暑期經濟的強勁動能。
更值得關注的是,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變革——以清涼避暑游、全民健身熱潮、24小時夜經濟為代表的多元業態,不僅打破傳統暑期消費邊界,更通過產業融合催生出“冰雪+高溫”“日間+夜間”“線上+線下”的復合型經濟模型。
當“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一項賽事激活一條產業鏈”成為常態,暑期經濟已從單一業態轉向全域生態競爭。
避暑需求催生“清涼游”多元形態,自然稟賦與技術革新共筑百億市場
高溫氣候與政策紅利雙重驅動下,避暑旅游從單一觀光轉向“自然+科技+文化”復合體驗。2025年暑期全國持續高溫,35℃以上天氣覆蓋超20省份,催生剛性避暑需求。
技術賦能破解季節限制,“反季經濟”重塑消費時空邏輯。傳統避暑依賴地理氣候,而室內冰雪技術突破地域桎梏:重慶際華園室內滑雪館吸引南方游客,黑龍江哈爾濱創新反季儲冰技術,不僅暑期客流量同比增長,還實現了“冬資源夏用”。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冰雪經濟相關企業超2.6萬家。從區域分布來看,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首位,以超3800余家數量占全國總數的14.68%。排在其后的是山東省和河北省,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為唯一上榜南方省份,冰雪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為超1600余家。
鄉村避暑與生態康養崛起,“綠水青山”變現路徑加速清晰。鄉村振興借力“清涼經濟”:河北淶源縣發展民宿集群,村民年均增收3萬元;云南雙柏縣種植萬壽菊1.2萬畝,打造“花海觀光+采摘體驗”產業鏈,預估產值4260萬元。政策端同步發力——甘肅推出十條森林康養線路,浙江發放4億元文旅消費券覆蓋鄉村景區,貴州建立“候鳥養老聯盟”, 依托 “中國涼都” 氣候優勢,推出農業觀光、康養旅居產品。
全民健身熱潮激活“瘦身經濟”,賽事經濟引爆體育消費鏈
政策與健康意識雙輪驅動,健身消費向日常化、專業化躍遷。2025年國家設立“體重管理年”,推動健身從潮流變為剛需。
事實上,暑期高溫環境為健身減肥創造了獨特優勢,其核心在于代謝提升、食欲抑制與運動增效的三重效應。據研究,氣溫每升高1℃,人體基礎代謝率提升約12%,三伏天同等運動燃脂效率可達其他季節的3倍。在這個暑假,健身與減肥也成為熱潮,人們紛紛想要抓住暑期這個“低攝入+高消耗”的減脂黃金窗口期。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健身相關企業超163.6萬家。從區域分布來看,貴州省、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健身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四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59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36.07%。
此外,“賽事+旅游”融合催生消費乘數效應,區域經濟借體育IP破圈。體育總局聯合文旅部發布21項暑期賽事目錄,激活“為一場賽赴一座城”的消費模式:貴州榕江“村超”帶動旅游收入130億元,蘇州蘇迪曼杯羽毛球賽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79億元;浙江江山依托羽毛球賽免費開放景區,吸引2000余家庭參賽游。
從“燈光夜市”到“沉浸劇場”,夜經濟重構消費增量空間
在這個暑假,傳統夜市也開始呈現出業態升級——正在從餐飲單一場景到文商旅體全鏈條滲透。湖南益陽石碼頭街區打造“非遺納涼市集”,游客體驗擂茶制作、竹編工藝,夜間客流增長40%;開封萬歲山景區通過AR導航與NPC互動,實現“80元玩三天”高性價比模式;沈陽渾河夜航票價60元仍一票難求,配套“岸上市集”形成消費閉環。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夜經濟相關企業超130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9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夜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在2021年達到空前數量級,但隨后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但近年來有緩解和增長跡象。從區域分布來看,貴州省、江蘇省、山東省夜經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42.3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32.5%。
科技賦能打破物理邊界,低空經濟與數字藝術開辟新維度。無人機表演重塑夜游體驗:重慶5000架無人機編隊呈現大熊貓、孫悟空IP形象,帶火周邊餐飲消費;數字技術更推動場景升維——西安大唐不夜城全息劇目日均觀眾5萬,廈門閩南文化景區設置83項非遺數字交互項目,開封萬歲山AR武俠任務鏈使游客停留時長延長。
不僅如此,各地通過基礎設施升級釋放夜經濟潛力:浙江延長地鐵運營至凌晨,發放夜間打車優惠券;上海外灘投入充足警力疏導人流。商業體通過“時空折疊”提升坪效——上海咖啡館轉型“日咖夜酒+冥想空間”,收入增長2.3倍;北京簋街推出“看球賽+吃龍蝦”套餐,助力市民開心消夏。
作為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通過天眼查的海量商業大數據,可以快速了解和分析暑期經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不僅如此,天眼查還擁有天眼風險、商業履歷、司法案件、深度風險、財產線索等維度的內容,更可實現從洞察風險到預警風險的全方位把控,針對個人、企業、政府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暑期經濟的競爭,無疑已經呈現出從單點業態轉向生態協同,唯有形成“自然稟賦×技術賦能×政策護航”的乘數效應,才能讓暑期消費從“高溫驅動”走向“四季常青”。畢竟,真正的經濟活力,不在于一時數據狂歡,而在于能否將每一個夏日的“熱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持久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5553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