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子韜跨界推出的衛生巾產品因消費者反饋出現“黑色異物”引發廣泛關注。消費者在使用時發現產品表面有黑點或絲狀物,雖客服提供了此前檢驗合格報告,但消費者質疑報告未針對問題產品專項檢測。品牌方稱異物是生產中無紡布纖維受熱碳化所致,符合標準且無害,還承諾補發產品,黃子韜本人也轉發聲明強調“問心無愧”。
此次事件爭議焦點突出。消費者對檢驗報告時效性存疑,認為不同批次需單獨檢測;品牌實際品控與宣傳的“透明工廠”有落差,承諾的“絕對干凈安全”未兌現。同時,明星將個人聲譽與產品深度綁定,事件處理不當易引發信任危機。
此次事件也為行業帶來啟示,品牌應公布專項檢測結果、優化品控流程,消費者要理性維權,行業則需推動技術創新與政策監管強化,以縮小品控標準與消費者期待的差距。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衛生巾相關企業超8600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衛生巾相關企業數量位居首位,以超3700余家的相關企業數量占到全國企業的43.4%。排在其后的是山東省和河北省。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衛生巾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8.2%。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