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2023年,依然是吉因加堅持學術引領和科研轉化,并取得碩果累累的一年。過去一年,公司共發(fā)表76篇高質量SCI論文(根據(jù)PubMed數(shù)據(jù)庫檢索),累計影響因子達543.114分,10多篇影響因子超10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吉因加學術研究實現(xiàn)了多個領域的新突破和里程碑式進階:肺癌、乳腺癌MRD重磅成果問鼎Cancer Cell(IF=50.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F=20.4),吉因加ONLY的tNGS技術在科研領域嶄露頭角,液體活檢技術溯源復雜疾病器官損傷評估引業(yè)內側目,單細胞、自研生信耀眼成果持續(xù)夯實底層技術……
下面,讓我們共同回顧2023年吉因加學術成果的高光時刻吧!
“吉因加深耕MRD領域多年,針對早中期肺癌術后和局晚期肺癌放化療兩種應用場景下的MRD研究分別刊登于Cancer Discovery 及Cancer Cell;同時,晚期肺癌MRD的成果也在持續(xù)推進中。這三項研究逐步證實了MRD在確定肺癌治愈人群的關鍵作用。吉因加通過不斷技術打磨,開發(fā)的1021+個性化MRD檢測方法更是有效降低了MRD假陰性的檢出。此外,基于RNA-seq、HRD等的分子分型方法,也為臨床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璇 吉因加基因研究院助理院長(腫瘤多組學方向)
聚焦MRD研究,夯實行業(yè)領軍地位
肺癌MRD研究三部曲之局部晚期放化療重磅成果再登國際頂刊
發(fā)表雜志:Cancer Cell
影響因子:50.3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團隊和吉因加合作開展的MRD動態(tài)監(jiān)測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療療效前瞻性研究取得重要突破。這項研究采用吉因加ctDNA-MRD檢測技術,為局晚期肺癌MRD現(xiàn)狀提供了關鍵信息,搭建了治療模式MRD優(yōu)化框架。
1021+個性化MRD首次亮相國際學術會議,檢測性能再獲驗證
發(fā)表雜志:ESMO
吉因加基于多年1021Panel組織檢測積淀,于2023年推出個性化MRD監(jiān)測產品。該研究展示了公司與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團隊依托個性化MRD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1021+個性化MRD監(jiān)測產品具備更優(yōu)的分析性能和更大的臨床潛力。
分子分型技術助力個體化精準診療
多維精準分層研究,賦能腫瘤免疫治療決策
發(fā)表雜志:Journal for lmmuno Therapy of Cancer
影響因子:12.5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周蓉蓉教授團隊聯(lián)合吉因加,采用吉因加RNA-seq測序技術,對70例腦轉移灶樣本免疫微環(huán)境進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肺腺癌來源的腦轉移瘤患者可能表現(xiàn)出異質的免疫微環(huán)境,有助于對肺腺癌腦轉移的分子特征和臨床預后的理解。
中國HRD標準化項目第一階段成果在線發(fā)表
發(fā)表雜志: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影響因子:6.409
吉因加攜手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病理科和婦瘤科、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病理科等多位知名專家圍繞HRD的使用提出共識性規(guī)范,促進HRD作為生物標志物在臨床試驗中的發(fā)展和應用。
“2023年,1021Panel在不同癌種、不同治療場景中繼續(xù)證實了其卓越的轉化應用價值。同樣采用捕獲測序策略的病原檢測tNGS產品,孕育于新冠流行期間,自帶新冠毒株分型能力,應用場景也逐步拓展到血流感染。從腫瘤到病原再到復雜疾病,今年我們進入了液體活檢3.0時代,新利器將深入細胞層面解讀復雜疾病,促進更廣泛的轉化應用。”
——陳蓉蓉 吉因加首席醫(yī)學官
1021Panel助推腫瘤生物標志物深入研究
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預測性生物標志物再添新證
發(fā)表雜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影響因子:39.3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徐兵河院士團隊攜手吉因加,采用1021Panel開展了首個將bTMB(血液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和MSAF(最大體細胞變異豐度)作為生物標志物與接受聯(lián)合免疫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反應和生存結果相關的研究。
國研肺癌新藥KRAS G12C抑制劑D-1553強勢出圈
發(fā)表雜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影響因子:20.4
陸舜教授團隊和宋正波教授團隊聯(lián)合吉因加,針對接受國產新藥KRAS G12C抑制劑D-1553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1021Panel對靶向治療前后的外周血樣本進行了ctDNA檢測,以尋找生存預后的預測指標,探索耐藥相關的潛在通路機制。
深度挖掘MSAF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預后分層價值
發(fā)表雜志: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影響因子:10.6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韓寶惠教授團隊攜手吉因加,表明基于1021Panel ctDNA靶向測序的動態(tài)δMSAF不僅具有指導非小細胞肺癌PFS分層的預測價值,且具有指導OS分層的預測價值。
放療“雙劍合璧”,有力協(xié)同免疫
發(fā)表雜志:Clinical Cancer Reasearch
IF:11.5
華西醫(yī)院盧鈾教授,薛建新教授團隊聯(lián)合吉因加,首次提出將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低劑量放療兩種放療方式,與PD-1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時,通過血液1021Panel和TCR檢測可監(jiān)測治療反應,為該新型治療方式提供有效的生物標志物。
吉因加病原tNGS為感染癥候群保駕護航
tNGS 毒株分型技術助力揭示新冠患者臨床差異
發(fā)表雜志:Archivos De Bronconeumologia
影響因子:8.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周燕斌教授團隊和陳培松教授攜手,通過采用吉因加tNGS檢測技術實現(xiàn)新冠毒株分型精準鑒定,該成果首次對COVID-19的XBB和BA.5.2.患者的臨床特征與疾病結局進行了研究。
tNGS檢測技術或可有效輔助臨床診斷
發(fā)表雜志:Front Cell lnfect Microbiol
影響因子:5.7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與吉因加合作,采用吉因加tNGS技術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了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充分證實了 tNGS 在呼吸道樣本中卓越的檢測性能。
引領液體活檢3.0時代,打造復雜疾病探索新范式
液體活檢3.0:深入細胞層面解讀復雜疾病
發(fā)表雜志:The Innovation Life
吉因加主導的綜述性文章首次深入論述了基于cfDNA甲基化的液體活檢技術,有望實現(xiàn)無創(chuàng)、實時追蹤不同組織/細胞的損傷,揭示了液體活檢有望為診斷和治療復雜疾病開辟新的途徑。
“近年來,單細胞技術催生了精準醫(yī)療的新思路,提供更“高清”“高敏”的視角。吉因加在單細胞精度下解析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耐藥機制,為臨床診療策略提供了新方向。此外,自研算法也在精準檢出低頻突變、助力臨床精準分層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未來,我們也將不斷優(yōu)化技術和算法,迎接更多新突破。”
——白晶 科研體系負責人
單細胞檢測技術拓寬臨床轉化新思路
探索單細胞測序在CART治療中的革新應用
發(fā)表雜志:Blood Cancer Journal
影響因子:12.8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周道斌教授與吉因加合作,共同進行大B細胞淋巴瘤CAR-T治療研究,運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包括scRNA-seq、scTCR-seqCAR-T),為未來CAR-T細胞療法開辟新的發(fā)展方向。
單細胞測序探秘腫瘤內異質性
發(fā)表雜志: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影響因子:10.6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陳子華教授團隊聯(lián)合吉因發(fā)表了關于單細胞測序分析助力胃腺癌中腫瘤內異質性(ITH)探索的新成果。該研究對9例未經治療的胃腺癌樣本的單細胞轉錄組和TCR測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表明ITH可作為提示復發(fā)的預后標志物。
自主研發(fā)算法助力精準診療更進一步
硬核自研生信技術讓低頻檢測更靠譜
發(fā)表雜志: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影響因子:13.9
吉因加自主研發(fā)了一種基于雙鏈測序穩(wěn)定檢出超低頻突變所需的深度評估模型——DELFMUT。該模型可實現(xiàn)低頻突變的可靠、可重復檢測,已成為吉因加1021+MRD等重磅高深度檢測產品高性能支撐的底層核心技術。
自研癌癥分類工具或將有效輔助甲基化檢測診斷原發(fā)癌
發(fā)表雜志:BMC Bioinformatics
影響因子:3.327
吉因加充分考慮癌癥的相似性,使用分層分類的方式開發(fā)了一種癌癥層次結構分類工具——CHCT,可以作為甲基化分析中的分級分類模型的概念驗證,從而輔助進行原發(fā)灶溯源與鑒定,為患者帶來更長生存獲益。
歲月匆匆,2024已至,吉因加將持續(xù)深耕科研,不斷加強科研合作項目落地與高質量文章產出,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以期持續(xù)為患者帶來更多福祉。藍圖已繪,未來可期,2024年吉因加科研成果必將全面開花,為醫(yī)學領域帶來新的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4767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