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通州區教育委員會和通州區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的“AI賦能精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成果交流會”在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成功舉辦。會議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成果展示,來自政府部門、教育系統、科研機構和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I+教育”的未來圖景。
交流會現場,通州區宣布在全區41所初中、高中學校全面部署“全都會AI教學平臺”,正式啟動人工智能教學系統全域覆蓋工作,標志著通州區成為全國首個在初高中教育階段實現AI教學平臺全覆蓋的區域,在落實《“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實踐中邁出具有引領意義的一步,為全國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通州案例”。
通州區教委主任劉中閣表示,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工具更新,而是推動教育理念和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通州區將繼續以前瞻視野深化AI技術與教育融合,打造更具活力、更高質量的教育生態。
紅十字會會長陸德啟也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是回應時代之問、拓展育人空間的戰略之舉,通州有責任也有信心走在全國前列。
會議中,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作主題報告,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在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因材施教方面的前沿趨勢與實踐路徑。隨后,通州區兩所試點學校——運河中學與永樂店中學的教師代表分享了系統落地一線教學后的實際成果。
據介紹,“全都會AI教學平臺”具備智能分析學情、自動推薦補缺練習、實時生成知識點圖譜等核心功能。平臺通過直觀可視化方式幫助教師發現共性和個體差異問題,精準調整教學方案。例如,永樂店中學九年級某班在使用平臺后,識別出119個正確率偏低的知識點,極大提升了教學針對性。
該系統建設由深圳叉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具備獨特的“補缺”邏輯與“L0-L3金字塔”能力分層模型,融合多個通用大模型與自研“千師大模型”,實現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精準識別與干預,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AI教學平臺功能演示”環節,與會嘉賓現場觀摩了AI系統在授課、作業、評價等場景中的應用流程,對其實際效果給予高度評價。會議還舉行了“人工智能教育試驗區設備捐贈儀式”,通州區教育委員會、紅十字會與技術企業共同簽署協議,為下一階段試點深化奠定基礎。
本次交流會不僅總結了前期成果,也為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之路明確了方向。通州區將以“工智能教學系統全域覆蓋”為起點,推動“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評”的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智能化、個性化、高效能的教育新模式。
正如與會專家所言:“AI不是教育的附加題,而是改變教育方式的必答題。”未來,通州將持續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之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點亮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路徑。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oyu/5497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