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3.53354
加快形成節能社會
本報記者丁怡婷
《人民日報》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節能潛力巨大2012年以來,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4.6%,相當于減少能源消耗12.7億噸標準煤2012—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2.8%,支撐國民經濟年均增長7%,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5%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約束性指標之一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該指標的意義如何保證順利實現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推進轉型升級有利于提高能耗較低行業的比重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資源相對不足,人均能源資源較低以更大的力度實施節能降耗,不斷完善能源消費雙控,既有助于緩解能源供應安全壓力,又能以更低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還能避免透支未來戰略資源環境空間和發展潛力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表示,經初步研究預測,為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5%的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國將以年均2%左右的增速支撐5%左右的GDP增速,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將進一步降低。
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也是推進清潔低碳能源轉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需要。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每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減少能源消耗5000萬噸標準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1億噸以上,經濟增量對應的能耗強度只有目前的1/3左右,高能耗,高排放的項目會以更大的力度進行減量。
另一方面,第二產業和高耗能產業在我國當前經濟結構中的比重相對較高單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標,將推動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山表示,這一目標將加快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能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助于提高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低能耗產業比重
能源利用效率快速提高,但利用方式仍相對粗放
40年來,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累計下降近84%,節能降耗成效顯著,能源利用效率快速提升但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單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我國工業先進節能技術平均滲透率不足30%,亞臨界機組較多投資技術改造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說據陜介紹,據初步測算,伴隨著未來技術節能,結構節能,管理節能的不斷推進,預計203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將比2020年下降30%左右
雖然潛力巨大,但要實現單位能耗降低的目標,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在單國保看來,這是一個從增量置換到存量置換的長期過程化石能源不太可能立即退出科學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實現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的有序銜接是必要的必須協調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堅守能源安全底線能源供應一定不能有大的缺口,還要協調好存量和增量的關系,不能突然剎車急轉彎增量方面,要滿足技術路線的需求,要加大存量的清潔低碳轉化利用
多措并舉推進節能降耗,提高重點領域能效
如今,玻璃行業正從過去的高能耗走向節能環保在中國國家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一批批薄至A4紙的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摸玻璃被運往各地熔窯是玻璃廠的主要耗能設備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全氧和富氧燃燒技術,加快燃燒速度,采用紅外高輻射節能涂料,增強保溫效果每平方米玻璃可節約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中國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沖介紹
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工業領域能耗約占全社會能耗的60%為確保如期實現目標,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之一是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改造,提高能效標準,鼓勵清潔高效用能
同時,要提高終端能耗的電氣化水平電能的終端利用效率是所有能源中最高的,可以達到90%以上在終端能耗環節推動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有助于推動單位GDP能耗降低
下降約2.8%。
電動汽車在路上飛馳,岸電樁在航道遍布,取暖煤改電在農村推廣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正在不斷拓寬當前,我國電氣化進程總體處于中期中級階段,2020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為27%單葆國分析,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電氣化水平將加速提升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氣化水平將達到38%左右
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也離不開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的強化和完善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加強產業布局和能耗雙控政策銜接,推動地方實行用能預算管理,嚴格節能審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用能需求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周大地認為:發展經濟,應當根據能源資源稟賦,通過改善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來實現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落后產能,原來的能源消耗總量可以支撐更大經濟規模,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也可以提高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并適當增加管理彈性,差別化分解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強化目標責任落實,同時,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推動能源要素優化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888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