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色αv/久草社区/日本大肚子孕妇ⅹxx激情/荔枝成视频片在线播放 - chinese性老太bbw

您當前的位置:快訊網 > 財經

剛剛,本土第一家VC敲鐘了

2023-10-06 13:28 來源:證券之星 作者:杜玉梅 閱讀量:14221 

本土VC第一股誕生了。

剛剛,本土第一家VC敲鐘了

投資界-天天IPO消息,今日,天圖投資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內地創投機構。眼下港股并不熱鬧,天圖同樣破發了,此次募資約10億港元,其中引入了福田引導基金作為基石投資人。

印象中,這是第一家主流人民幣VC基金登上IPO舞臺。在此之前,單偉建執掌的太盟投資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今年6月,博將也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不過看下來,大家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目前太盟投資已推遲了IPO計劃。

回想2021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文件中罕見提及探索優秀股權投資管理機構上市制度安排。如今,天圖投資似乎打響了人民幣基金第一槍,但現實也擺在眼前,VC上市依然道阻且長。

執掌250億,投遍消費

上市募資10億

成立于2002年,天圖投資由原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王永華和畢業于清華MBA的馮衛東一同創立。早年以PE起家,天圖投資曾是創投圈赫赫有名的“吃貨PE”,如今依然活躍在國內消費投資一線。

追溯天圖投資的歷程,可以隱約看到一些本土創投的影子。最早階段,起步于深圳的天圖用自有資金做PE投資,以投資Pre-IPO階段為主,而項目的選擇都比較寬泛且傳統。這一干就是十年。

那是以深圳為代表的本土創投崛起的時期,天圖團隊投出了一些賺錢的項目,聲名鵲起。直至2012年,全民PE時代到來,本土創投紛紛轉型,天圖內部也進行了一輪策略調整,決定將投資戰線收縮到消費領域,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專注消費賽道的創投機構。

2015年,天圖投資迎來一個里程碑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7年,天圖PE基金內部進行改革,分別成立了VC、PE和并購及控股投資事業部。其中VC基金由潘攀執掌,1979年出生的他一舉成為天圖最年輕的管理合伙人。

正如眼下消費投資陷入低估,外界關于天圖投資的質疑也并不鮮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天圖投資共計管理8只人民幣基金和3只美元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255億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天圖累計投資222家公司,包括餐飲、服裝、醫療保健等在內的180家消費領域公司,以及42家其他行業公司,投資案例包括周黑鴨、中國飛鶴、奈雪的茶、小紅書、茶顏悅色、萬物新生、百果園等項目。招股書透露,目前天圖已對其中35家公司實現完全退出。

一家VC的成色幾何?招股書顯示,天圖投資2019年、2020年、2021年期內全面收益總額分別為2.93億元、9.2億元、6.64億元;天圖投資2022年上半年期內全面收益總額為5.15億元,上年同期為4.93億元。

此外,天圖投資2022年上半年期內利潤為3.94億,上年同期的期內利潤5.19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天圖投資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4億元。

這一次,天圖投資引入了深圳市福田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和青島投資者作為基石投資。其中,福田引導基金認購3090萬美元,青島海明認購910萬美元,青島海諾認購940萬美元,青島金融認購1250萬美元。

此次IPO,天圖募資凈額10.085億港元,其中約65.0%將用于進一步拓展公司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業務、約25.0%將用于進一步發展及加強公司的直接投資業務、約10.0%將用于公司的一般公司用途。

創投機構為何去上市?

“當下無論人民幣還是美元募資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消費投資機構,更不受一些國資背景LP待見。此時上市,第一個原因可能是一種募資新探索。”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費VC合伙人分析。

對此,天圖投資創始合伙人、CEO馮衛東也曾坦言,這幾年行業最難的還是募資端,“我們也不得不加大和一些引導基金的合作力度”。此前他解釋,天圖將來也會擴大在美元領域的發展,去香港沖擊IPO,其實也是想擴大美元市場的影響力,這也是未來走向國際化的一個準備。

事實上,國內VC/PE圈對于創投公司上市討論已久。通過資本市場募集長期資本,便是創投機構追求上市的現實初衷之一。

曾有本土創投大佬感嘆,目前國內創業投資基金一般基金存續期為3+2年,最長為7年。而一般企業從成立到符合上市要求需要610 年的時間,這使得部分人民幣基金無法長期持有優秀企業。

要知道,當年軟銀長期持有阿里巴巴14年才能收獲高達2500倍的回報;MIH持有騰訊十幾年才能收獲高達上千倍的回報。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高速成長卻跟中國的人民幣基金沒有關系,導致國人沒有分享到投資紅利。

此外,上市也有利于創投機構建立更加規范的公司治理體系,做大做強。“現在人民幣基金管理規模過千億的GP鳳毛麟角,而且基本是國有的。應該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允許GP上市來做大做強,最后會產生一批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創業投資管理機構,此外,還可以運用上市公司的多樣化激勵工具,吸引優秀人才,并以優質上市GP為標桿,對行業起到示范效應,提升創投行業整體的專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曾向投資界分析。

從國際經驗來看,創投機構上市并非新鮮事。早在2007年,一批海外私募巨頭便掀起首輪上市潮,黑石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美國當時近5年里最大規模的IPO,緊隨其后,KKR在2010年上市,凱雷在2012年上市。

而從2022年起,美元PE上市潮又來了。彼時,管理著千億美元的TPG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隨后,亞洲私募股權公司太盟投資集團公司同樣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還有歐洲PE豪門CVC資本,也謀求在倫敦上市。

可以說,上市成為國際私募股權行業的風向標之一,也或多或少影響了國內VC/PE的選擇。

但相比美元PE,天圖的VC色彩更為濃厚須知道,很多PE機構的業績具有波動性大的特征,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較弱,所以二級市場一般不會對PE機構給出太高的估值。沿著這一個邏輯,VC機構的業績波動更大,所以全球尚未有一家主流VC機構上市。

天圖投資選擇了港股,客觀原因或許在于,只要是符合港交所上市規則要求的公司均可申請,并沒有任何行業限制。投資界從多方了解到,港交所歷來歡迎內地VC/PE機構赴港上市,一度希望重點開拓打造一家行業標桿案例。

鼓勵創投公司上市

下一個是誰?

VC上市會成為一個嶄新趨勢嗎?

回想2021年1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促進深圳股權投資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當中就出現了一條罕見的舉措探索優秀股權投資管理機構上市制度安排,首次公開提及創投機構上市話題。

隨后,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鼓勵和支持創投機構創新募資手段,包括上市。

但是,創投公司上市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全盤謹慎考慮。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創投機構通過 IPO 進入A股市場。

正如上海某知名VC機構主管合伙人坦言了自己的擔憂:“風險投資尤其是早期風險投資,周期長波動大,如果不上市的話這些波動都是可控的,“一旦變成公眾公司后,所有的事情都會暴露在公眾眼皮底下,無論是對被投企業還是創投機構本身而言都是一種壓力。”

他表示,國外上市的創投機構也不多,加起來不超過10家。而且國外上市的都是比較大的PE機構,發展都相對平滑,但對做早期或VC投資的機構而言,上市是否合適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北京某本土VC機構合伙人也梳理了目前反對創投公司上市的聲音:一是私募不能公募化;二是資本市場要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創投這樣的類金融機構上市。“

“上市不應該有行業歧視。”深圳某頭部人民幣基金執行合伙人建議,“我們可以針對上市的創投機構出臺一些特別要求,進行日常監管。畢竟創投機構是金融屬性的公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上市之后不能想干什就干什么。明確上市創投機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大家會在規定范圍內做一個好孩子。”

這幾年,不少創投大佬都在公開場合袒露心聲。同創偉業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鄭偉鶴曾判斷,創投公司上市是未來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不出意外,這件事正在推進的過程中。”本土創投大佬靳海濤也曾強調,“募資難”的解決方式之一,是支持創投機構上市;而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更曾坦言,在促進創業投資方面,他最為期待的政策是允許私募股權機構上市。

其實早在2019年,當時正在醞釀創業板注冊制落地,關于創投機構上市的話題就曾在人民幣基金中引發熱議。彼時曾有創投大佬透露,相關部門牽頭做了很多調研,考慮推動深創投成為創業板首家上市創投公司。

如今隨著天圖成功IPO,國內創投機構上市算是邁出了第一步。顯然這是一條艱難的征途,誰會是下一個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4428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熱門推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