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減糖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共識,而且也成為全球食品生產和消費發展的重要趨勢圍繞減糖這一熱點話題,4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辦的2022五道口食品沙龍·‘三減’之減糖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多位權威機構的權威專家與主流媒體就減糖領域學術前沿與動態,以及食品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研討
研討會現場
全民落實三減生活,減糖消費大勢所趨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是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引領,三減是基于安全與健康的具體措施,既是食品安全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加強對影響健康因素的管控,是在食品消費領域落實健康中國的重要抓手。
特別是近些年,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糖消費大國,由此導致的國民健康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指出,最近幾年來,糖的攝入與不良健康效應的關系備受關注,有研究結果顯示,糖攝入多與肥胖,齲齒,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
楊月欣理事長發言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石文惠研究員也介紹了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糖的危害多例如,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也正因此,國家層面也積極引導全民減糖行動從2016年第二階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開始,正式提出開展三減三健行動,提倡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專項活動,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動,2021年完善了《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積極促進全民健康生活
石文惠研究員發言
科學認知糖,聰明看待代糖
盡管減糖已是大勢所趨,但依舊要理性對待糖消費。李保東強調,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內在聯系不能割裂,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危機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必須采用全方位綜合治理的手段和戰略來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糖的攝入確實與健康息息相關,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指出,糖的攝入要在合理范圍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控制和減少膳食中糖的攝入量,推薦在整個生命周期將游離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膳食能量的10%以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中國人每天添加糖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但減糖不是一刀切楊月欣強調,糖是有雙面性的,我們所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過量的糖攝入她表示,人類對甜味的渴望無法消失,這時另外一種能夠提供甜味的產品——代糖應運而生,即低/零卡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低/零卡甜味劑的定義是:能夠賦予食物甜味但產生較少能量或不產生能量的一類食品添加劑通俗來講,就是一類具有較高甜度的物質,滿足甜味的感受,基本無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劑,這也為需要減糖和控糖的人群帶來了便利
段盛林副院長發言
據楊月欣介紹,代糖物質在中國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官方通告文件為準。。
所以,減糖無需談糖色變,合理使用代糖產品也是一種選擇石文惠認為,大家只需做到聰明識別添加糖和減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糖攝入,控制添加糖攝入量,兒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嬰幼兒食品無需添加糖,減少食用高糖類包裝食品,烹飪過程少加糖,外出就餐巧點菜,用白開水替代飲料等但有些消費者就是喜歡甜味,從減少糖攝入量的角度,糖替代品不失為一種選擇
對此,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偉也表示,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選擇含糖食品和含糖飲料一項國際研究表明,很多人愛吃糖,因為糖能帶來安全感和快樂感代糖產品除了能減少精制糖的攝入外,還可以產生一些健康益處:比如與同等量攝入蔗糖相比,還能減少齲齒的發生,延緩生活質量的降低,調節腸道菌群等雖然有的研究顯示代糖品制作的無糖食品,如果超量食用可能對身體有些負擔,但總體上看,同等條件下,無糖飲料相比含糖飲料是更好的選擇
陳偉副主任發言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減糖提供科學安全保障
代糖為減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代糖產品也有嚴格的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約束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室副主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方海琴認為,甜味劑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在不斷發展的,是在現有科學支撐和認知條件下的一個被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減糖是三減的重要部分,對于甜味劑的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了科學支撐和安全保障
她介紹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是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程序的,需要經過系統的風險評估和相應的論證,目的就是要保證消費者的安全食品添加劑是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并為此制定了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于甜味劑的使用也不例外我國批準使用的甜味劑產品都是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的,目前批準使用的甜味劑有20種左右,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赤蘚糖醇和甜菊糖苷等,它們都有長期安全使用的歷史因此,按標準使用甜味劑是有安全保障的
陳偉也指出,對于當前消費者所關注的代糖食品安全性問題,目前市面上的代糖產品,無論是天然還是合成產品,有含較低能量的或者基本不含能量的,只要是在國家審批的添加劑名單內,并符合添加量要求的,都應該是安全的。本次“經安會”作為國際上首個聚焦經濟發展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大會,就是向這個方向做的努力。
方海琴研究員發言
標準同時對相關的聲稱也進行了規定,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附錄C的表C.1能量和營養成分含量聲稱的要求和條件中規定:對無或不含糖的聲稱標準是:≤0.5g/100g或100mL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可以根據包裝上的營養標簽來判斷是不是無或不含糖的產品
食品企業減糖機遇,需要理念科技全面支撐
減糖與代糖不僅是一種食尚,同時也是食品行業科學技術進步的體現段盛林認為,近些年來,科學技術對食品這樣的傳統產業的滲透加快,食品研發和生產正越來越多的采用新原料,新配方和新工藝,新科技的采用,改善了食品的品質,提升了生產的效率
他還強調,甜味劑在食品工業應用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甜味劑的研發也是食品科研領域的一個熱點,目前已經演進到了第六代正是由于研發和科技進步,推動了甜味劑的持續迭代,非糖類甜味劑安全程度不斷提升,健康風險不斷下降,被越來越多的用到多種食品當中借用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針對減糖思路,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正在抓住新機遇,積極謀求新的發展道路據《2021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無糖飲料市場規模達117.8億元,較2014年翻了7倍,2025年該市場將增至227.4億元,5年內實現規模翻番由此可見,減糖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對此,張永建在發言中也提到了近兩年食品行業中的元氣現象,他認為元氣森林的成功主要包含六重因素:一是企業順應了健康需求的大趨勢,二是精準選擇了三減中的減糖賽道,三是研發出滿足市場需求并被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四是建立了可管控的生產體系,五是資本的大力支持,六是對特定消費者成功營銷元氣森林在市場上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企業的跟進,包括伊利等龍頭企業近期,伊利就推出了旗下首個國潮茶飲品牌茶與茶尋,其無糖果味茶的產品定位為添加益生菌的0糖果茶
減糖產生的巨大市場需求,不僅吸引了資本的關注和進入,也為食品這樣的傳統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還特別注意到,元氣森林的初始資本來自于前些年炙手可熱的互聯網產業,但進入食品這樣的傳統產業后,通過多維創新,將傳統產業的產品+營銷的雙輪模式轉變為資本+科技+品牌+營銷的四輪驅動模式后取得了成功,這個案例說明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是大有可為的張永建認為
張永建主任發言
在與與會媒體充分溝通中,大家形成了進一步的共識,減糖已成全球風口,食品產業要順勢而為,以消費者需求和消費者利益為引導,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支撐下,做好食品研發的科技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減糖不減幸福的美好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25471.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