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生萬物,也生云雨。北京有二百多條河流,就有一百多條源于西山。河在山中,縱橫交錯,閃巧轉身,堅定向前。八方之水,匯聚峽谷底部,兩邊各起峰巒。干從中出,枝從旁來,過峽穿帳……”
4月23日上午,綠意蔥蘢的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園,少年的朗朗讀書聲,為這融融的春光增添了幾分書香。“邊走邊讀·作家帶你看世界之《北京的山》品讀會”在北京百望山舉行,包括生態文學作家李青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施海、《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今日國土》雜志社副社長龐嘉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宣傳中心主任馬紅、研究出版社編輯部副主任張琨、百望山森林公園管理處副主任王文學、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賈志紅,以及護林員、中小學生在內的二十余位讀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品讀了李青松的新作《北京的山》,拉開了“文學點亮人生——中國校園文學青少年閱讀節”系列活動的序幕。
李青松與孩子們在一起
本次活動由《中國校園文學》、《今日國土》雜志社與百望山森林公園共同發起,旨在通過“在北京的山上讀《北京的山》”這樣一種回歸自然的閱讀形式,引導青少年在讀好有字之書的同時,也要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讀好自然、社會、生活的無字之書。
邊走邊看,認認路邊的植物
每一棵小草都有故事,聽護林員阿姨講一講
在活動中,《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作為領讀者,帶領六位少年小讀者(育翔小學徐依柳、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來廣營校區小學部彭玥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小學部蔣文博、蔣文杰、中關村第四小學湯璟昕等)品讀了《北京的山》的精彩篇章。
徐峙朗讀《北京的山》
百望山的兩位護林員,她們是北京的山的守護者,《北京的山》在他們口中讀出,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護林員張丹丹朗讀《北京的山》
護林員楊俊朗讀《北京的山》
作為當代生態文學的領軍作家,李青松分享了自己創作《北京的山》的心路歷程,介紹了自己作為一個林業工作者如何立下志向,一步步走上生態文學作家之路,為現場的小讀者上了生動的一課。
《北京的山》作者李青松
《北京的山》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著名作家理由、梁衡、劉恒、梁曉聲、劉震云、劉醒龍、陶斯亮等傾情推薦。書中以飽滿的情感,靈動的筆觸描述了山川、森林、濕地、動物、植物等自然事物,呈現了自然之美,勾畫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作品以自覺的生態意識和豐沛的生命氣息展現了文學的新視野和新空間。
在活動中,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林業專家施海以植物故事為切入點,向孩子們傳遞天地大美、修身愛國的人文精神。
施海與孩子們分享
百望山是太行山山脈延伸至華北平原最東端的一個主峰,這里喬木、灌木交錯,森林茂密,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稱。在北京的山上讀《北京的山》,是《中國校園文學》“邊走邊讀·作家帶你看世界”的首次活動,也為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與快手科技聯合發起的“文學點亮人生——首屆《中國校園文學》青少年閱讀節”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