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高漲之下,都市異鄉人如何安居
搬家,還是交更貴的房租在過去一年中,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都面臨過這樣的選擇
2021年,全國55個主要城市的房租平均漲幅接近10%,八個一線城市的個人房源租金相比2020年同期上漲24.55%,其中成都的租房平均價格相較去年同期上漲40%,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漲幅也超過了20%。
高漲的房租,已經成了廣大都市異鄉人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而且不僅僅是財務問題。
城市租客的嬗變
在過去30年間,中國大城市的租房群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期,在大城市租房的主要人群是農民工群體當時,高學歷的年輕人租房大多只是短期過渡,最終還是要買房但在今天,中國大城市里的大量年輕人開始長期租房度日
在最近一項覆蓋全國十個超大城市的大規模調研中,我和我的研究團隊發現,租房群體主要由80后和90后構成,他們占到中國特大城市租房總人口的62.9%在80后與90后的青年租房群體中,四分之三是外地租客,外地租客中61%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
高學歷,中高收入的青年群體已成為中國大城市租房的主要人群,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越來越難買得起大城市的房子伴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提高,房地產業快速發展,購買大城市的房產變成了抵御通貨膨脹的最好投資同時在中國,住房往往與孩子教育資源等公共服務綁定,更加強了購房者的買房意愿和投資信心而炒房熱錢涌入超大城市,則進一步抬高了房價
約十年前,大城市里的年輕人買房雖然也需要貸款,但如果有父母資助,或是賣掉二三線城市老家的房子,還能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買得起房但如今,原本上海近郊90平米,200萬的房子,現在已經漲到了七八百萬很多年輕人即便賣掉老家幾套房,也買不起上海一套房
我們研究發現,在中國當下的租賃市場環境和戶籍政策下,是否擁有住房,極大影響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幸福感和公平感在擁有住房的人群中,有77%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比租房者高出近20%,兩者對生活滿意度的總體評價差異更高達24%可見,教育水平更高并不一定更幸福,是否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對中國大城市年輕人的幸福感影響更大
而影響他們幸福感的一個原因,就是房租占比過高在去年房租上漲前,高學歷外地租客的房租就已占據其收入的近1/3實際上,他們的個人收入往往高于本地擁有住房的群體,但他們房租的支出極大抑制了子女教育和文化消費等方面的開銷,降低了他們的幸福感
同時,租房的體驗還影響著年輕人對社會公平的感受實際上,影響他們社會公平感的主要因素在于有沒有本地戶口最近幾年來一些較小的城市不再強調戶口的重要性,但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一個人的戶口在決定獲得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方面仍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無本地戶籍人口的子女,難以獲得本地的公共教育資源,特別是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因此,不論是否有房,有本地戶口的城市居民往往會認為社會更公平,而外地租客的的社會公平感則相對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租客,雖然在學歷,職業,個人收入等方面存在優勢,但他們的社會公平感卻是最低的,幸福感也相對較低,甚至低于教育程度不高的外地租客這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學歷,職業和收入都不比本地有房,有戶籍的群體差,但他們既買不起房,在一些公共服務上也被排除在外
但處于最弱勢地位的,仍然主要是無本地戶口,學歷在本科以下的外地租客他們占特大城市租房總人口的29%,受教育平均年限是10.6年,職業主要是個體工商戶,服務業人員和產業工人他們的個人收入其實不低——與自有住房和本地租房群體相差不遠——但他們的家庭收入最低,同時工作穩定性最低,工作和居住環境最差,晉升機會最渺茫,且更難以得到他人尊重房租在他們的日常消費支出中占比最高,僅次于高學歷外地房租客,同時他們還要支付高昂的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支出,因此也是文化消費支出最低的群體他們感受到本地人的排斥最強烈,還常被認為是破壞社會治安,公共秩序和本地文化的群體因此,他們的幸福感與公平感都較低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在2013年,無論是從GDP增長,還是人口增速來看,中國以服務和消費為主要優勢的大城市,都已超過以工業生產和投資為主要優勢的中小城市,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此背景下,快遞員,外賣送餐員,餐廳服務員等服務人員已經成為大城市商業服務業的主體,每天維持著城市的正常運轉實際上,大城市對這一人群的人數需求也遠大于高端人才
日前,廣州天河區石牌村,出租屋信息欄前,一位外賣員尋找合適自己的房子。圖/CFP
房租之困何解。
大城市聚集了中國最前沿的創新,發展力量,而年輕人是不斷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新鮮力量滿足都市年輕人的生活與發展需求,不僅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房價高不可攀,房租不斷上漲又讓在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愈加艱難,嚴重影響年輕人的幸福感和公平感大城市的年輕人如何能在他們所工作,作貢獻的城市獲得一處安身之所
首先,要降低房租支出的占比,長期來說,需要政府增加保障房和公租房供應,特別是這方面的土地供應目前,地方政府往往更愿意將有限的土地,以較低價格賣或租給能帶來持續財政收入的工業企業,而賣給房地產商和民用住宅用地的價格非常高這類土地供應有限,就導致了居民住房價格上漲
政府也開始意識到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重要性今年,國務院第一次明確了住房保障體系中要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住建部也將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列為今后幾年內工作的重點
但在各大城市建立完整的住房保障體系尚需時日短期來看,應減少房租的稅費負擔,給租房群體減免稅費,同時出臺法律法規抑制房租過快上漲,控制房租的漲幅日前,住建部發布的一則文件中就明確提出: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
另一方面,政府應增加落戶本地機會,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減少戶籍,住房等因素相關的歧視性政策,尤其對非大學生外地租客,政府也應為其子女教育和居住提供更公平,優質的公共資源。
當租房變得越來越普遍,不管是減輕房租的負擔,還是解決租住不同權和戶籍帶來的不公平待遇,都是未來必須解決的事情如果這些年輕的奮斗者無法安居樂業,城市和行業的發展也將無從談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2027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