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12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顯示,在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36.7%,較上年提高1.3%,更是創造了近5年的新高。其中,企業端的發明專利產業轉化率為48.1%。
可以看到,企業正在成為社會創新的主體,我國大中型企業的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均分別為50.9%和55.4%,均出現了同比上升。據悉,國內龍頭企業專利轉化能力較強,正在帶動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不斷提高。
第七個中國品牌日,人民網發布“品牌圖譜”,通過九組數據一覽崛起的中國品牌。作為中國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天眼查為“品牌圖譜”提供7組專業、權威數據。就國內當下各行業發展而言,越來越多的技術專利開始讓更多的企業獲得了更好、更快的發展,企業的技術力量也不斷為他們所在的行業和領域注入越來越多的“品牌科技含量”。
品牌技術專利:為更多行業注入“科技含量”
眾所周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保護創新的第一步便是保護知識產權。隨著國內知識產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也從知識產權的引進大國正在向知識產權的創造大國轉變,這就要求了知識產權相關的工作更加要求質量。
因此,核心專利、創新專利等“技術型”知識產權便被時代推上受關注的頂端。隨著國內的科技領頭企業,以及專利密集型產業日益將知識產權、科技創新與產業經濟發展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品牌技術相關專利也就無形中擔綱了諸多行業未來發展新動能的大任。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創新成為品牌創新的首要支撐。首先而言,產品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在市場上取得更大優勢;此外,技術創新也將持續推動產品質量創新、增加產品用途完善產品功能,從而大大強化品牌的競爭力。
從2022年“中國品牌500強”的數據來看,華為作為當下熱門的科技品牌,其研發強度已經達到22.62%,投入研發費用多達1426.65億元,成為國內企業之首。由此或可得到結論:越是成功的品牌就越是重視技術的作用。
天眼查圖譜數據顯示,品牌相關專利的區域中,廣東、北京、江蘇、以及浙江的專利數量達到百萬量級,科技創新的力量在城市發展中可見一斑。
現如今,各行業各領域的技術基因已經成為該行業“綜合實力”的一種重要體現,而來自技術專利的“加碼”,則更為一個行業注入了更高的“科技含量”。
企業“品牌科技力”為行業發展提速提供不竭動力
云計算、AI、新能源車……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賽道在市場上的開拓與前行,品牌的科技力正在成為當代市場環境下最為重要的能力。所謂“做科技崛起的鋪路石,才能鋪就品牌的王者之道”。可以認為,科技實力是品牌力的硬核支撐。
一個事實是,技術密集的行業正在領跑整個市場,特別是與現代技術相關或完全由現代科技所衍生出的行業,其快速發展和快速取得領先優勢則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品牌的科技含量”直接影響企業的“綜合價值”,進而讓整個行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梯隊”。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品牌相關專利數量的行業分布中,從國標三級分布來看,其中電子器件制造、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技能培訓、教育輔助及其他教育位居前列;而前10位中,技術、制造、軟件等相關行業更是占據了大多席位。
從品牌科技發展的前景來看,現階段我國處于科技變革加速以及經濟環境飛速變化的環境,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AI、5G等技術的日漸成熟;IT技術、芯片技術、通訊技術的新概念、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正是品牌科技的不斷發展,才讓“中國智造”打出全新品牌,品牌科技在世界范圍內無疑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余明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品”的支撐力就是科技;而“牌”的支撐力則是文化。品牌二字結合在一起,也正是科技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結合,哪個行業更加注重品牌,哪個行業就必然會率先領跑、取得市場的信任與美譽。這也是中國品牌未來影響力的根基。
事實上,品牌專利可以代表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相關品牌的科技屬性、創新能力與科研的實力,而技術對行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所占比例正在日重一日,因此可以說,品牌科技的發展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行業注入“科技含量”,讓行業更具發展動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hongqing/39462.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