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縣珠娥養殖中心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
沐川朱養殖中心,工作人員看著養殖箱
沐川朱養殖中心,朱破殼而出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員為新生朱鹮準備食物
朱鹮是世界瀕危鳥類之一,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在東亞廣泛分布,由于狩獵,環境污染和棲息地喪失,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經過我國林業部門的科學部署和科研人員40年的努力,朱鹮的數量從1981年在陜西省洋縣發現的7只,發展到現在的7000多只
四川朱鹮遷地保護工作始于2016年目前,四川朱鹮遷地保護種群數量已增長到3個,分別位于峨眉山市,樂山市呂鑫公園和沐川縣四川朱鹮遷地保護種群數量已成功超過200只,2016年前這個數字還是0
老了還能飛!坐在辦公室監控前的技術員吳勇中槍后興奮地告訴同事頓時,響起了一陣掌聲和歡呼聲
8月15日上午10點,在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最后出籠的MC—5—P1朱鹮吃泥鰍后繞籠飛行,然后顫抖著停留在4米多高的棲息欄上這一幕恰好被吳永忠觀察到
老莫是該中心今年育成的第33只幼鳥,它的首次飛行,意味著該中心今年朱鹮的繁殖已經告一段落截至目前,四川人工遷地保護朱鹮數量已成功突破200只,2016年前這一數字仍為0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代強文字/圖
導言
引入50只朱鹮產卵個體,建立人工遷地保護種群
從沐川濕地公園興福大道的一個路口進山,步行幾百米到沐川朱鹮繁育中心進門,左邊是一排高大的養殖籠,隔成單間,長5米,寬5米,高6米每個單間都有一對朱的夫妻
四川朱的人工遷地保護工作始于2016年據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技術負責人楊海瓊博士介紹,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從河南東寨,浙江德清,陜西樓觀臺等地引進50只個體,在峨眉山市建立了四川首個朱鹮遷地保護種群
經過5年的努力和發展,四川朱鹮遷地保護種群數量已增長到3個,分別位于峨眉山市,樂山市呂鑫公園和沐川縣,種群發展速度居全國前列今年,峨眉山朱鹮繁育基地和沐川縣朱鹮繁育中心開展朱鹮繁育工作,分別繁育朱鹮21只,朱鹮33只
其中,沐川繁育中心由沐川縣政府,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和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成立,占地面積約20畝,總面積850平方米,有配對籠,繁育籠和幼鳥籠兩名技術員和六名飼養員在這里工作
記者看到,在沐川養殖中心朱朱鹮籠內,模擬了室內環境,包括水,樹,草,泥鰍飼養池一根木質的棲木便于朱鹮安家,頂部有一張床養殖籠旁邊是一個大型的集中宿舍,里面住著沒有配對成功的朱鹮每天早上,飼養員會打掃和沖洗房間,并對籠子內外進行兩次消毒
育種
精心準備飼料,減少人為干擾
朱朱鹮品種繁多,非常求神去年我們中心養殖了23個雞蛋,遇到了很多問題其中,產蛋質量低的問題最為突出,主要表現為受精卵少,畸形卵多,受精卵率低,養殖效果不理想吳永忠說
今年共有21對親鳥在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參與繁育。產卵受精率為64.7%,受精卵出殼率為0.05%
我們立即制定了解決方案去年6月以來,我們在改善親鳥營養,為朱創造生活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吳永忠說
首先,他們在原來的牛肉批和黃粉蟲批的基礎上增加了黑魚批和大麥蟲批同時調整該批次微量元素的組成和含量,將該批次的飼喂頻率由每周兩次調整為每天一次
第二,減少干擾中心將基地參觀方式改為預約制,明確參觀時間,合理控制參觀人數我們還加強與中心周邊居民的溝通,減少周邊居民生活或工作時的干擾,盡可能為朱營造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效果明顯吳永忠說
此外,沐川朱鹮繁育中心還增加了孵化期間受精卵重量變化的監測最終孵化結果表明,當受精卵重量減少10%—16%時,孵化率可達90%如果發現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失重太少,可以及時調整孵化濕度或打磨蛋殼,這樣可以加快受精卵的失重速度,增加受精卵的脫殼率楊海瓊說
研究
合力突破關鍵技術,放飛野訓
四川在注重朱鹮繁殖的同時,也沒有放松對朱鹮保護的研究和探索。
最近幾年來,三個育種基地與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群體遺傳結構,人工育種技術,生長發育,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并探索了朱鹮環境適應性圈養技術體系,優生優育技術體系和人工采精方法,取得了積極進展
朱入行之初,我們就發起了朱的收養活動,讓普通人也有機會直接參與朱的保護工作楊海瓊說,目前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已有31只朱鹮被個人,團體或單位領養,經常開展針對幼兒園,中小學的科普研究活動
下一步是什么。楊海瓊說,從平
衡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出發,經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統籌規劃,3個朱鹮繁育基地分別確定了今后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
峨眉山基地以朱鹮繁育,儲備優質種源為主,種源交流和技術服務是該基地今后的工作重點,沐川縣生態環境優良,具備重建朱鹮野生種群的先決條件,在加強繁殖提升朱鹮數量的基礎上,沐川基地將開展朱鹮的野化培訓和野外放歸工作,最終實現朱鹮野生種群的重建,樂山市綠心公園朱鹮基地將逐步發展為朱鹮科普研學中心,以朱鹮為主體開展動物保護科普宣傳。
回顧過去5年,四川朱鹮保護工作在多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朱鹮數量穩步增長,四川已成為朱鹮保護的新陣地楊海瓊展望,未來,朱鹮野化,野生種群重建工作的相繼實施,將為開展朱鹮生態保護國際交流項目創造條件,為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caijing/954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