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之際,23日晚,福建京劇院“迎世遺傳文脈”文藝精品展演——青春版《真假美猴王》在福州鳳凰劇院演出。這是時隔三十年,福建京劇院的看家大戲重新上演,再現經典輝煌。
當晚上演的是重新打造的青春版《真假美猴王》,主要演員均為福建京劇院重點培養的第四代優秀青年演員,時增帥飾演孫悟空,孫鳳坤飾演六耳獼猴。福建京劇院特將四十多年前執導過該劇的老前輩李幼斌先生請回來做總導演,為青年演員們從唱腔到每一個動作進行細摳,力爭用新面貌將福建京劇院這一經典名劇呈現在觀眾面前,用“青春魅力”傳承“神話傳奇”。
福建京劇院負責人孫勁梅受訪時表示,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到來之際,福建京劇院繼承經典,不忘來時路,推出青春版《真假美猴王》。非常欣慰地看到劇院青年演員有責任、有擔當,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全院演職人員通力協作,努力讓福建京劇院的看家大戲得到傳承,走得更遠,傳播得更廣。也希望可以通過這部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欣賞國粹藝術。
福建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時增帥稱,自己作為一名武丑演員,因為這出戲可以有幸跟隨李幼斌和阮學東二位武生老師學習,把武丑與武生的技巧巧妙結合,希望可以生動形象地把孫悟空的聰明機靈、英勇善戰展現給觀眾。
“這部戲不僅保留了老版《真假美猴王》技巧精華,更為年輕演員量身定制地增加了我們自己青春版的技巧特色。”福建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孫鳳坤說。
福建京劇院文武并重,武戲有深厚的淵源,也有良好基礎。創始人之一的李盛斌先生,是富連成盛字科數一數二的大武生,猴戲獨具特色。1979年,其子李幼斌先生和姚穎華一起,將李盛斌先生演過的折子戲《雙心斗》改編成京劇《真假美猴王》并擔任導演。上個世紀80年代,福建京劇院攜京劇《真假美猴王》先后在全國演出600多場,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1983年,徐大松、王金柱主演的《真假美猴王》拍成電影在全國上映,成為露天電影時代的經典回憶。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京劇是中國國粹,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福建京劇院參加“迎世遺傳文脈”文藝精品展演,為觀眾們帶來《白蛇傳》《真假美猴王》兩個特色劇目,在福州鳳凰劇院上演四場精彩演出。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yishu/834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