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貨幣體系中,有一種宮錢十分特殊,它不像其它吉語宮錢那樣以裝飾為主,而是承擔著發工資,賞賜等“貨幣流通”職能,這類宮錢就是內廷大制錢,亦稱為內廷大樣錢。其中以乾隆朝最多,咸豐、銅質、光緒皆少。
同治通寶宮錢寶源大樣 公博鑒評
關于內廷大制錢清代以來的文獻中有零星記載。比如道光年間清宮檔案記載宮廷“每年于九月先行咨明內務府,將本年應鑄若干串,預行知照戶部,照數鼓鑄,以備取用”。《皇朝政典類篆》中記載:“以紅銅六成、白鉛四成搭配。京局鼓鑄(行用錢)每鑄銅鉛百斤內,配用銅五十四斤,白鉛四十二斤十二兩,黑鉛三斤四兩,三色鼓鑄。”民國時期出版的《故宮清錢譜》 一書中,刊印了較多故宮收藏的錢幣,所“選印之錢, 除祖、母、樣三種之外,有專備內廷賞賜用之大制錢。
同治通寶宮錢寶源大樣 公博鑒評
同治內廷大制錢存世稀少,此枚同治寶源局內廷大制錢銅質精良, 地章平緩,文字深峻,制作精美。錢體表面銹層較淺,露出金黃色銅質,表面留下明顯的打磨痕跡, 顯然是未經流通品,在近期一場網絡拍賣中拍出4.6萬元的高價,這個價格也創出了同種類錢幣的新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yishu/45615.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