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阝氏半釿”不僅是先秦貨幣之大珍,也是中國貨幣史上的綱目錢幣。此布平首,肩微斜,弧襠甚小,足寬而稍內斂,正面鑄“受阝氏半釿”四字幣文,背平素。因其雙足以弧襠相連,看去像橋拱,故名橋足布,是戰國時期鑄幣;又因幣文可見“釿”字,其既是貨幣單位又是重量單位,又可名為橋足釿布,戰國魏國鑄幣。
保利拍賣2022秋拍成交價:RMB 402,500
此布幣文屬紀地兼紀值。其中“受阝氏”為地名,受阝氏即泫氏。對于其釋讀尚有爭議;也有釋為“端氏”,《史記?趙世家》:“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分晉君以端氏”,端氏漢屬河東郡,故地在今山西沁水縣東北;何琳儀認為,端氏戰國時期未見屬魏,應讀為“泫氏”,《水經注?沁水》引《竹書紀年》:“晉烈公元年,趙獻子城泫氏?!薄短接[》163卷“州郡部”引古本《竹書紀年》:“梁惠王九年,晉取泫氏?!敝煊以疲骸皶x即魏也,以榆次、陽邑易泫氏也?!笨勺C魏惠王徙都大梁之前,泫氏已屬魏國版圖(圖一),地在今山西高平,其說可從?!鞍脞Y”紀值,戰國鑄幣一般可見有“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種,其幣值、大小、重量依次遞減;“釿”作為貨幣、重量單位,使用于戰國時期東方各國,至秦統一六國后,統一衡制時被廢除。
遍查相關資料、國內外收藏單位及諸泉譜,“受阝氏半釿”橋足布極為罕見。其中《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收錄有馬定祥先生提供拓片二,未見實物;《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選》收錄一品;上海博物館收藏有一品;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5月春拍曾拍賣成交一品,成交價41.44萬元。
此品“受阝氏半釿”橋足布坑口銹色極佳,且其幣文可與文獻結合以證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與上述各品對比,此品“受阝氏半釿”橋足布無論形制、品相、幣文幾近臻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而且是市場上不可多得的正常流通品,必將受到泉界、收藏家的青睞與追捧。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wenhua/4726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