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推進中西部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中西部地區,原先的勞務輸出大省的務工人員紛紛選擇就近就業,致使東部沿海的用工難的局面不斷加劇。宏觀層面另一大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因素是:“十四五”時期,新一代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與制作業加速融合,正在推動紡織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增效,帶來業態更新與價值延伸。無論是順應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大趨勢,進行中西部的產業布局,還是緊跟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浪潮,全面打造智能定制工廠;對喬治白這樣的傳統服裝企業而言,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是保證基業長青的必由之路。
為了堅持保障用高標準去迎接當下與未來持續增長的市場容量及業務需求,喬治白董事長池也從2016年開始就牽頭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模式,對平陽廠區的西服、襯衫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革創新,實現原料、設備及人力的效率最大化。
“對于轉型升級問題,我們結合喬治白自身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研判。過去,我們也是從‘小作坊’白手起家,是典型的‘溫州模式’,但假如只是增加幾臺設備,簡單的用機械代替人力,那只是表面上的升級,從‘小作坊’升級成了一個’大作坊’,這對喬治白來說意義不大。產線的升級要做到軟硬兼施,高精尖的硬件設備要匹配契合流程的軟件以及重新梳理的合理流程。從過去典型的“溫州模式小作坊”發展到如今的上市企業,我們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自我升級改造,不單單是設備與產線的智能化變革,產業工人的現代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能與意識的培養,也是我們不斷完善的內在要求。”
喬治白西服智能線的一套西服成品,從客戶量體信息錄入到面料投入產線,再到最終的成品進入物流體系,信息化智能化貫穿全流程。面料進入產線后被分為前身片、后身面、掛面、袖面、領面五個部分,經歷裁剪、縫制、鎖邊、釘扣等約一百八十九道工序。吊掛系統串聯整個生產流程,高效智能的運轉可以使操作人員手持量減少,生產周期縮短,改造前后各流水線效率提升10%-25%。這一切提升的原因就在于產線的智能化改造。
喬治白西服產線的改造思路,是以多品類產品線串連、縫制線與后整理線串連混流生產的新模式規劃,全流程智能分配與傳輸生產技術,打造多品種小批量智能化產線,達成快捷短交期的趨勢要求,打造高效率柔性生產的流水線為目的。通過內部FRP系統與智能吊掛系統對接,在界面上輸入訂單號自動帶出款式工藝流程與站位綁定。獲取產品唯一碼信息與裁片與智能吊掛載具綁定,輸送至各流水線對應站位進行作業,過程設置多個多軌合并站:產品多個衣架流轉時,組裝工序設計多軌站對衣架進行智能配對。生產作業流以效率優先來判定并分配產品站位任務,結合產品本身攜帶著所有相關信息,衣架下站時,可以在顯示屏上查詢到當前工序、工藝制作說明、工序視頻、配料信息等,實現了無紙化生產、生產線的可視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襯衫產線的智能化改造與西服產線的改造思路一脈相承。改造完成之后,打破了傳統服裝生產裁剪縫制分離的管理模式,采用裁剪與縫制軟件信息傳遞、硬件相連、作業流一體化,多品類小單混合生產的模式。較傳統生產模式效率從原來8小時人均15.5件提高人均23件,效率提升近48%。
平陽廠區的改造項目對于喬治白來說,只是第一步。池也董事長對喬治白的生產體系的全面智能化改造也提出了規劃,“從‘小作坊’到‘大作坊’是量變,而這次智能化改造則是質變。項目落地運營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傳統生產模式,為后續生產改造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我們也在運營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給尚未進行產線改造的項目提供更多的經驗與管理依據,讓生產流程智能化的進度落地更快更扎實。近兩年,我們先后將全資子公司的生產線實施全面智能化改造,再結合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可視化管理、標準化管理、精益物流等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正在與傳統制造業進行加速融合,全行業都在以智能制造模式邁向未來;而未來又將有更多新技術誕生,給行業帶來新的課題,喬治白緊跟時代步伐,在引入高新科技的同時,吸納先進管理理念,以智造為起點,不斷探索行業廣闊未來。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ishang/3365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