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在這住了10多天了,其他小區也得顧著,不用24小時駐守了,放心,有我們呢日前,是上海金山區朱涇鎮金龍新村從封控區轉為管控區的首日小區志愿者們一收到消息就來到居委會臨時辦公點互相報喜,還熱心地承諾要包下接下來的活,相信大家一定能管理好,但是我們暫時不走,我們在這里,居民就知道政府在這里,更安心朱涇鎮眾安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胡潔平由衷地向志愿者表達著感謝,全靠有你們,你們是我們的‘定心丸’
武漢老哥的守滬情結
上海對武漢的這份情,我們所有武漢人民都銘記著,現在上海有需要,我必須上原來,無論是選擇來朱涇創業安家,還是選擇在特殊時期挺身而出,都源于鄭祥勝的一份感激,一種信念據這位來自湖北武漢的小伙說,2020年武漢疫情時他還在老家,當時,武漢市民聽到的最激動人心的消息就是,除夕之夜,上海醫療隊來馳援了,大巴在電視中駛過,給許許多多恐慌中的武漢人帶來了希望
因疫情攀上好親戚
熱火朝天的干勁,很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在商園街,設計公司的四位東北小伙,定制雨棚的安徽顧老板,開艾灸店的本地葉老板也都成為了志愿者中的一員平日里一條街上的點頭之交,如今,都成了真兄弟金龍新村人員復雜,地形復雜,老年人口多,管理難度不言而喻胡潔平說,這一條街上出了好些挑大梁的熱心人
金龍新村以眾安街為界分為兩個片區,涵蓋自建房,公寓房,商鋪三類,第一次全員核采后,4位東北小伙覺得為了避免可能的集聚,采樣點可以再優化,隨即,憑借自己的設計本行,一測風向,二排人流,三定路線,最終確定了南北各設置兩個點位,四方居民環形走位分批行進,確保來去隊伍不碰頭,第二次采樣試行后效果顯著,現場井然有序。
他們能把連軸轉的工作,干成特別有意思的事胡潔平這樣說道,最忙碌的時候,上午抗原自測,下午核酸檢測,還要發放愛心禮包,沒有點堅持真的干不下來金龍的這些年輕商鋪志愿者十分樂觀,連枯燥的打包流水作業,都能被他們變成6對6的趣味比拼,在歡聲笑語中,從分發打包到上門送貨,僅用了2個小時就順利完成
居民樓和商鋪因為隔著點距離,這些年輕人也不太出來走動,我們以前都不熟悉,這次以后,算交上朋友了,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往后又多了些串門的新去處金龍新村居民王伯伯覺得這些年輕人的熱情特別有感染力,因為他們的及時服務,哪怕居家不出門也沒有要操心的事
對于胡潔平而言,她能體會到的小幸福還有許多,拖家帶口來支援的馮醫生一家,時常為居委會改善伙食的志愿者的妻子,還有跟著她轉場三次的娘家人大前方有人輔助,大后方有人投喂,疫情下的金龍新村成了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溫暖之家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李治國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ehui/2526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