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黨委會議提出,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制定實施資本市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行動方案。
從政策面來看,科技創新被給予高度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2024年經濟工作九項重要任務之首,并強調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日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要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資樞紐職能,為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不斷完善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撐機制,有效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培育科技mdash;產業mdash;金融的良性循環。
科創企業融資
更為便利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臻完善,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各板塊的差異化發展使得科創企業融資更為便利。
從年內新股的上市板塊來看,創業板上市企業的數量遙遙領先。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18日,年內已有303家企業成功上市,累計募集資金3494.41億元。其中,深交所創業板上市107家,北交所上市74家,上交所科創板上市67家,滬深主板共上市55家。
全面注冊制下多元化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尤其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9%。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分別增長20.50%、15.86%和12.14%。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共擁有發明授權26.56萬件。
作為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新藥研發企業,在全面實行注冊制的政策調整中,對創業板lsquo;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人民幣,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rsquo;上市標準正式實施感觸頗深。貝達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在發展初期,持續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是推動項目進展和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創業板上市標準正式取消了盈利限制,這一政策調整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也給未盈利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通過證券化實現風險分散,繼而可以對高風險的科技創新企業進行有效支持。
戰略性新興產業
獲得資本市場大力支持
當前,A股市場已成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從年內新股來看,接近九成的企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細分領域的集聚效應顯著,上市公司科技創新力強。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18日,A股市場已有546家該類上市公司,首發募資達7059億元,總市值超過7.74萬億元。從研發成果來看,546家公司的專利個數超過14.15萬個。其中,有21家公司的專利個數破千。華虹公司、華勤技術兩家公司均為今年8月份上市,專利個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入圍前六,分別為4269個、2392個。
薛洪言表示,未來,可以通過對不同行業的IPO、再融資等做出差異化安排,引導更多資源優先支持科技創新領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一直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后續可以著重挑選與科技創新相關的如高端制造、專精特新等領域的優質企業進行投資。
近日,證監會黨委會議提出,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制定實施資本市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行動方案。
從政策面來看,科技創新被給予高度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2024年經濟工作九項重要任務之首,并強調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日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要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資樞紐職能,為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不斷完善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撐機制,有效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培育科技mdash;產業mdash;金融的良性循環。
科創企業融資
更為便利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臻完善,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各板塊的差異化發展使得科創企業融資更為便利。
從年內新股的上市板塊來看,創業板上市企業的數量遙遙領先。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18日,年內已有303家企業成功上市,累計募集資金3494.41億元。其中,深交所創業板上市107家,北交所上市74家,上交所科創板上市67家,滬深主板共上市55家。
全面注冊制下多元化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尤其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9%。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分別增長20.50%、15.86%和12.14%。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共擁有發明授權26.56萬件。
作為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新藥研發企業,在全面實行注冊制的政策調整中,對創業板lsquo;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人民幣,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rsquo;上市標準正式實施感觸頗深。貝達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在發展初期,持續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是推動項目進展和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創業板上市標準正式取消了盈利限制,這一政策調整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也給未盈利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通過證券化實現風險分散,繼而可以對高風險的科技創新企業進行有效支持。
戰略性新興產業
獲得資本市場大力支持
當前,A股市場已成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從年內新股來看,接近九成的企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細分領域的集聚效應顯著,上市公司科技創新力強。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18日,A股市場已有546家該類上市公司,首發募資達7059億元,總市值超過7.74萬億元。從研發成果來看,546家公司的專利個數超過14.15萬個。其中,有21家公司的專利個數破千。華虹公司、華勤技術兩家公司均為今年8月份上市,專利個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入圍前六,分別為4269個、2392個。
薛洪言表示,未來,可以通過對不同行業的IPO、再融資等做出差異化安排,引導更多資源優先支持科技創新領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一直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后續可以著重挑選與科技創新相關的如高端制造、專精特新等領域的優質企業進行投資。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46685.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