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氣的偉大事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國計民生密切關聯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30年來,初步統計有4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帶動了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通信,種業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產業升級以航天搭載育種為例,截至目前,據初步估算,已經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億元,不僅推動了農作物改良,也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加工,菌種制備,生物制藥等方面,產生了突出經濟效益,也為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建設作出了貢獻
郝淳介紹,載人航天是系統最復雜,科技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會被直接應用到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各個領域而今,更多的航天技術成果將在民用領域進行轉化,如利用空間蛋白結晶研究可以研發對抗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的新型藥物,另外,載人航天環控生保技術,微重力燃燒機理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也都能在促進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轉化,發揮更多效益
未來中國空間站還將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航天技術,航天醫學等一大批科學實驗和新技術驗證,有望在科學探索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長武等大型火箭包括美國的宇宙神5和德爾塔4,歐洲的阿麗亞娜5和日本的H2A。四枚火箭首飛成功率只有50%。為了掌握大型低溫火箭的發展規律,在解決RemoteII故障的過程中,長武團隊逐步細化了影響成敗的5000多項設計特征,并以數據逐一嚴格管控,最終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502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