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通信網】肝癌,一直被喻為沉默的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肝癌死亡病例數達39萬例,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因此,肝癌的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非常關鍵(百度搜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早發現
第一,肝臟所在區域有明顯痛感。肝癌很容易刺激疼痛神經,從而引起肝區疼痛。一般在右上腹或中上腹位置,一般疼痛的情況為隱痛或者脹痛;還有一部分出現刺痛,且持續性、反復性發作。
第二,食欲降低、消瘦。患者會有食欲不振,甚至有厭油的癥狀。即便吃了某些食物之后,也容易出現脹氣。隨著進食的減少,腸胃功能紊亂,患者會很快出現消瘦。
第三,出汗、發燒。部分患者也會出現發熱的癥狀,但并不會像感冒那樣發高燒,一般表現為中低度發燒,少數患者可為高熱,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戰。
第四,腹水。肝癌的患者常常合并肝硬化,所以會有腹水出現,也有些肝癌,癌細胞發生了腹膜轉移,也會出現腹水。
第五,出血。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
早預防
一、接種疫苗。在世界范圍內,80%的肝癌病例是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接種乙肝疫苗,是實際且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減少肝癌發生的幾率。
二、戒煙戒酒。不要長時間或大量喝酒,乙醇的代謝過程對肝細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戒煙不僅能直接避開多種致癌物的侵襲,還能改善機體免疫力,減少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三、保持體重。合理安排飲食與運動,不要過胖或過瘦。
四、定期體檢。
①對于已經有乙肝、丙肝的患者,及時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也可減少肝癌的發生;
②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定期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彩超檢查(每4-6個月一次)有助于早期發現小肝癌;
③對于有肝炎病史、酗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史等肝癌高危人群,最好每隔3~6個月進行一次腫瘤篩查,非高危人群也應每年進行一次腫瘤篩查。
早治療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肝癌治療效果已有明顯改善,非早期肝癌病人長期存活也不罕見。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眾多,不同的治療適合不同的病人。雖然手術切除仍是肝癌首選治療方法,但對于不適合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患者,該怎么辦呢?
李先生去年1月份因腹脹不適,伴有發熱的癥狀,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原發性巨塊型肝癌。由于腫瘤從14公分瘋長到20公分左右,且巨大無法手術切除,李先生選擇來到廣州復大就診。為進一步降低腫瘤負荷,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存期,李先生在我院接受幾次介入治療后,情況得到基本控制,絕大部分腫瘤已經壞死。
治療前
治療后
介入科楊清峰主任表示患者來院時肝左葉全是腫瘤,甲胎蛋白指數高達8872IU/ml。而介入治療屬于微創技術,創傷小,效果明顯。它是通過皮下置入動脈泵或者直接經導管將化療藥物注入腫瘤的供血動脈,以提高藥物在腫瘤內的濃度,從而獲得更好的腫瘤反應,同時降低化療藥物在體循環中的濃度,減少對其臟器的毒副作用。通過介入化療達到降期目的,為根治性手術創造條件,這對于不適合手術的患者來說是一種新的選擇。
肝臟是各種惡性腫瘤發生轉移的主要靶器官。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合并肝轉移的約占15%~25%,而原發灶根治術后發生肝轉移的約占15%~25%,肝轉移也是結直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阿萊曾接受過直腸癌根治術,而在去年她復查發現直腸癌肝轉移(約1.8×2.5cm)。為了不開腹手術+化療,阿萊來到廣州復大進行肝腫瘤冷凍消融術,術后兩兩周各項指標趨向正常。
牛立志院長表示,冷凍消融療法是一種局部的、獨立的腫瘤微創治療,幾乎適用于所有實體腫瘤。與手術相比,冷凍消融術對正常組織破壞少、創傷性小、術程短,術后病人恢復快,在清除手術無法切除的病變能夠激發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功能,清除肉眼不可見的腫瘤細胞,較好控制腫瘤。
肝癌的治療方法眾多,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應不同的患者,主要有肝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療、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等。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醫患之間的配合、患者的積極性等等這些都有益于患者的治療。
最后
提醒大家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
什么熬夜喝酒都沒關系
也不要因為肝是個沉默的器官
就忽視它
要注意呵護你的肝
防控好肝癌哦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