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心臟的“工齡”
比我們的年齡還要大!
當我們在母親的體內剛滿1個月,
小小的心臟就開始生長、搏動
這是生命的慷慨壯歌;
隨著我們呱呱墜地
幼年期、青春期、成人后,
心臟的跳動
隨著歡樂或惆悵勃發;
而當我們漸漸年歲老去,
心臟也開始不堪重負,
血管開始硬化、堵塞
心肌開始發生痙攣
瓣膜開始狹窄、關閉不全
……
經常感覺胸悶、氣促,甚至連最簡單的炒菜、走路都不能獨立完成,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81歲的陳依伯正在面臨這樣的郁悶狀態。
陳依伯向來喜歡自己炸些花生米,飯后帶到小區附近的公園,和幾位好友邊吃零食邊下棋。然而,近期陳依伯顛勺的時候,常常感到胸口悶悶的,有點喘不上來氣;走路去小公園,往往剛出小區就乏力、氣喘。
“我不會有什么大病吧?”陳依伯和家人一合計,在網上查詢了許多資料后,反而覺得一顆心像泡在水里浮浮蕩蕩的沒有著落。最后,經過多方咨詢,陳依伯的兒子拍板,找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邱罕凡主任。
容易被忽視的“小毛病”
“邱主任吶,以前家里過年過節的大菜都是我包干的,炒完菜還能爬十樓!這老了老了,連盤花生都炸不動了你說,氣人不?”邱罕凡主任耐心地聽著陳依伯的訴苦,不時引導著問詢,了解到陳依伯自年初開始就癥狀表現顯著,如今更是連日常活動都受到了影響。
通過詳細而周密的問診和查體,配合心電彩超及CTA檢查,邱罕凡主任判斷陳依伯屬于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差,生存質量明顯下降,經常需要忍受嚴重瓣膜病帶來的悶喘、胸痛等不適,甚至會暈厥、猝死。
圖/主動脈瓣正常及關閉不全對比圖
為了更好地保證陳依伯的生命安全,手術置換瓣膜已是迫在眉睫。然而,考慮到陳依伯已是八旬高齡,常規外科手術巨大的創傷、風險以及術后的恢復情況都是陳依伯及家屬無法接受的。
在評估了陳依伯血管條件、冠狀動脈條件及腦部、肝腎功能后,邱罕凡主任很快給出了解決方案: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這是一種不需要開胸及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的微創手術。
這一次,從股動脈開始
盡管已經有多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的成功經驗,邱罕凡主任并沒有掉以輕心,還是認真地叮囑著注意陳依伯的血壓、心態和術前注意事項。看到他認真負責的樣子,陳依伯和家屬的心反而放下了:“邱主任這么負責,講得很詳細,聽明白了一點都不感覺怕啦!”
預約好的手術即將開始。陳依伯躺在推床上,他朝著家人揮了揮手,比了個OK的手勢,被送進了手術室。麻醉的勁兒逐漸揮發,在無影燈照耀下,一切準備就緒。
有了之前的經驗,邱罕凡主任熟練地在陳依伯右側腹股溝處切開一道大約2cm的切口,肉眼看來,不過成人的一個手指節大小,找到股動脈建立血管通路、借助輸送器將人工瓣膜送到主動脈瓣處,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邱罕凡主任團隊TAVR手術中
考慮到陳依伯主動脈瓣膜的大小,邱罕凡主任團隊選取了L26型號的VenusA-Plus瓣膜置入,在透視下瓣膜造影定位明顯,利用該瓣膜的可回收性,調整置放的位置及高度。順利釋放后,經過心臟彩超評估,植入的瓣膜位置及功能良好。
邱罕凡主任TAVR手術及術中造影
一個小時左右,手術就順利完成。術后約兩個小時左右,陳依伯清醒了過來:“這就做完了?我感覺才瞇了一下咧!”術后效果立竿見影,無瓣周漏,床旁食道超聲證實無明顯主動脈瓣反流,導管造影提示手術效果顯著。
術后第二天,陳依伯就已回到普通病房。邱罕凡主任術后隨訪查房,陳依伯意識清醒、進食正常,生命特征平穩,頭暈、氣喘、胸悶等癥狀已消失,恢復進展良好,短期內即可出院。
邱罕凡主任團隊與陳依伯合影
一手導管,一手手術刀
近年來,隨著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高齡化心臟問題也將越來越多。心胸外科醫生不再局限于“大開刀”,他們的“戰場”還在于DSA導管室。正如邱罕凡主任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新一代的心胸外科醫生,既要拎得動手術刀,也得拿得起導管,要不然一定會被現代醫學淘汰。”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