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 383 天的騰訊收購搜狗案,正式落幕。
此次收購案已告一段落,但原搜狗高管團隊去留問題備受關注。
消息人士告訴雷鋒網,騰訊和搜狗的交割儀式在上周五下午完成,最終選擇加入騰訊的搜狗員工也都出現在了騰訊職員名單中。
而搜狗的五位核心高管里,CTO 楊洪濤、高級副總裁許靜芳、CFO 周雯娟三位,并未出現在騰訊員工列表。
唯獨 CMO 洪濤出任了騰訊 PCG“信息平臺與服務線”的商業化業務部總經理,管理 500 多人的業務團隊,負責各大區的銷售,向騰訊副總裁殷宇匯報。
除核心高管外,搜狗重點產品的部門負責人,只有王硯峰與魯劍二人在騰訊履任新職,進入由騰訊副總裁曾宇、郄小虎帶隊的 PCG 研發中心。
搜狗 AI 交互事業部總經理王硯峰,出任騰訊高級總監,負責 AI 交互部;搜狗輸入法事業部總經理魯劍,出任助理總經理,負責輸入法部。
此外,王硯峰的得力干將、搜狗 AI 交互技術部總經理陳偉,在交割之前加入了聲網。
目前王硯峰、魯劍各自在 PCG 研發中心管理不到 200 人的子部門,而研發中心共由 10 個子部門組成,總員工超過 5000 人,部門負責人向曾宇和郄小虎單向或雙向匯報。
可以看到,王、魯二人的團隊規模雖然很小,但騰訊給予了他們團隊頗高的部門級別和匯報等級。
消息人稱,截止現在,搜狗的核心管理層和技術高管只有三位成員進入了騰訊體系,其他人大概率還未進入騰訊或已提前離職。
PCG 成為騰訊唯一超 2 萬人的事業群
龐大的員工基數之上,更是設有 8 位公司副總裁,約為其他事業群均數的兩倍。
泛內容領域,由騰訊視頻、微視、應用寶整合而成的“在線視頻”BU,分配了兩位公司副總裁孫忠懷、林松濤。同時也有閱文集團與影業的程武和唐毅斌。
技術線由曾宇和郄小虎兩位副總裁組成。
而 PCG 的總舵主任宇昕,作為騰訊唯一兼任兩個事業群的總裁,一手抓騰訊的核心營收,一手管理員工和高管最多的 PCG。
王小川和他的七中同學任宇昕
產品屬性差異較大,且缺少關聯性和耦合性,管理實屬艱難。
這也是 PCG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和建立中臺的重要原因。
今年 4 月 15 日,PCG 宣布了組織架構調整,此調整是繼 2018 年 9 月 30 日該事業群成立以來,進行的最大變動。
首先是在線視頻,孫忠懷擔任該 BU 的 CEO,主管內容、運營和會員體系;林松濤擔任總裁,主管產品體系和技術。
騰訊副總裁陳菊紅不再負責騰訊新聞業務,轉任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
而在組織架構調整剛滿半年整的 10 月 15 日,PCG 再度迎來新變化。
消息人士稱,10 月 15 日 PCG 的這一次調整的背后,騰訊在內部討論多次。
最早期在探討收購搜狗期間,搜狗核心團隊融入至哪個或哪些事業群成了討論的重要議題。PCG、WXG,甚至 TEG(工程事業群)都有其合理之處。
雖然很早就已確定 PCG 將承擔起吸收搜狗團隊的任務,但顯然還存在不少顧慮。
顧慮的原因如上面所說,PCG 已有人員、高管、產品線的管理難度,明顯高于騰訊多數事業群。
這個時候,如果再吸收進搜狗 2000 人的團隊和多款億級用戶的產品,無疑是對 PCG 組織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戰,甚至是雪上加霜也不為過。
這 383 天背后,是無數次關于產品線重組合并的設計和組織架構調整討論的頭腦風暴。
而頻繁調整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集中各業務線力量去對抗字節。
技術飛輪“缺失”的 PCG
其實自騰訊 930 變革以來,PCG 就被內部視為阻擊字節的中堅力量。
字節有的產品,PCG 幾乎都有。
騰訊從不缺少流量、資金、用戶和內容,但 PCG 在對抗字節的過程中,有一處顯而易見的劣勢便是推薦引擎等相關技術人才的缺失。
推薦引擎的重點不在推薦,而在引擎。
它不只是一個提升內容推送精準度的技術工具,更是內容生產、分發、變現的自增長飛輪。
飛輪效應是亞馬遜 CEO 貝索斯早期提出的一個商業理論,通俗的解讀是: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有機的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不過這個齒輪組從靜止到轉動起來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有一個齒輪轉動起來,整個的齒輪組就會跟著飛速轉動。
字節近十年來,引入了大量的機器學習、推薦算法、搜索專家,并通過組織調整,去打造飛輪。
以推薦引擎為核心的技術體系,便是字節的重要飛輪。
2016 年末,張楠做起抖音后,經過強運營確實在微博上小火一把,但是之后就陷入了增長瓶頸,而且這時候出現了更大的危機 —— 內容嚴重同質化,如此長時間下去用戶一定會流失。
張一鳴找到技術副總裁楊震原,要求調朱文佳去負責抖音推薦,卻遭到了拒絕,因為他此時正支撐著今日頭條的 DAU 和廣告營收。
張一鳴從戰略的角度看到了抖音的重要性,于是三番五次找楊震原聊天,最后終于將他說服。
朱文佳負責抖音算法后,抖音迅速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進入用戶爆發期。
這里還有一個例子可以旁證推薦引擎對于短視頻社區的關鍵性:
Musically 創始人陽陸育曾經告訴雷鋒網,抖音和 Musically 產品上非常相似,但是推薦算法做得內容泛化更好,他如果不把 Musically 賣給字節,至少還需兩年時間才能追的上,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
2018 年抖音海外版 Tik Tok 合并 Musically,之后三年下載量成世界第一。在產品出海這件事上,字節終于為中國互聯網打了一場勝仗。
反觀騰訊,自 2012 年吳軍、朱會燦、顏偉鵬等 Google 系頂級工程專家,相繼從騰訊離職,并于 2013 年把搜搜拱手“送給”搜狗后,騰訊在搜索和推薦引擎基礎技術人才上的儲備,成了軟肋。
缺少推薦引擎等技術力量,在新時代的信息流和內容分發上,成為了先天劣勢。
而就在去年秋天,騰訊 PCG 的三個動作引發業內熱議。
一是引入與吳軍、朱會燦一同被坊間稱作“Google 中國三杰”之一的郄小虎。
騰訊副總裁、PCG 技術公線負責人郄小虎
騰訊前副總裁彭志堅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郄小虎、吳軍、朱會燦是國內互聯網企業最想從谷歌挖走的三個工程師。
郄小虎是 Google 廣告系統的核心開發成員,曾兩次獲得谷歌的最高獎項 —— 創始人獎,并在早期向 Jeff Dean 匯報。
同期,騰訊宣布收購搜狗和 AI 公司三角獸,后者最廣為人知的案例便是為錘子手機提供了 BigBang 的核心 NLP 技術。
兩家公司的團隊現都已合并至 PCG,不僅為 PCG 帶來了出色的產品和技術人才,更是為其帶來了招募推薦引擎和搜索等技術人才的號召力。
納入郄小虎、搜狗、三角獸的那個秋天,PCG 無疑為打造飛輪,建立起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人才儲備和對外號召力的保障。
飛輪建立的第一戰:新一代搜索
新一代搜索,便是飛輪建立的第一戰。
騰訊副總裁、PCG 信息平臺與服務線負責人殷宇在 10 月 15 日的公開信中講到:信息孤島現象日益加劇,阻擋了人們開放式的探索。在未來,綜合搜索和垂直搜索將共融共生。
傳統的搜索,更多是完成信息的搜尋,解決問題方法的獲取。未來的搜索,不僅僅是實現從“搜”到“信息”的過程,從“問”到“答案”的過程,還需實現從“信息”到“使用服務”,從“答案”到“解決問題 " 的過程,完成“Searching — Knowing — Doing”的閉環。這就是騰訊“信息平臺與服務線”命名的由來。
具體事業部的負責人及匯報情況如下:
總經理洪濤負責商業化業務部,向騰訊副總裁殷宇匯報;
副總經理葉駿負責閱讀業務部,向騰訊副總裁殷宇匯報;
副總經理楊達志負責內容業務部由,向騰訊副總裁殷宇匯報;
副總經理徐羽負責數據與技術平臺部,實行雙向匯報,業務上向騰訊副總裁殷宇匯報,技術上向騰訊副總裁曾宇匯報。
雖然騰訊 PCG 近些年頻繁面臨外部和內部的各種挑戰,但作為全球少有的組織自我刷新力和企業文化自凈力異常出色的巨頭企業,騰訊在 930 之后推動 PCG 的多次組織升級和收購舉措,逐步讓其所長予以展現。
科技企業發展的目標不是大而不倒,而是在保證戰略正確和組織健康的情況下,保持技術的不斷迭代與產品的不斷創新。
PCG 這兩年的種種舉措,都是圍戰略、組織、技術迭代和產品創新展開。
交接當天,王小川發表了題為《山海遠闊,向新而行》的內部信,表示成為搜狗 CEO 至今是 4083 天,從加入搜狐算起是 7714 天;并表示這 21 年里與搜狐、搜狗同仁并肩前行、激情奮斗。
信中,王小川對張朝陽、馬化騰表示感謝,并對收購方騰訊給予高度評價。
關于并入騰訊后,有人說,這是給予了搜狗“第二次生命”。
任宇昕曾表示,騰訊是一個自我修正和進化能力很強的組織。并且,用戶對精神層面的消費隨著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空間,內容領域的天花板非常高,對騰訊而言也是長期要堅持且重視的板塊。
想要深耕內容板塊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產業中做到領先,PCG 此番調整也能看出騰訊對“平臺 + 內容”的期望和決心,未來可期,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1548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