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具有60年歷史的江蘇鹽城博物館新館開館這座講述天下鹽城千年風華故事的綜合性博物館,珍藏著大批與鹽之城海之韻水之秀有關的歷史文物,包括以新石器時代刻劃紋陶壺,隋代蓮瓣紋八系罐,宋元切塊盤鐵為代表的多件國家一級文物
鹽城,依淮傍海,因鹽得名,因鹽而興,漢武帝元狩四年建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翻開歷史長卷,鹽城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海陸變遷,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海鹽文化,滋養了堅韌不拔的鐵軍精神,誕生了淮劇,雜技等藝術瑰寶,走出了北宋三相等先賢名家,綿延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
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鹽城博物館新館坐落于四面環水的先鋒島上,建筑造型獨特,總建筑面積達30000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7000多平方米,包含有1個基本陳列,3個專題陳列,2個臨展廳和一個非遺民俗文化展演空間
2000年前的鹽城,以鹽立城,以鹽籌國賦,籌得的國賦占天下之半鹽城博物館新館內,陳列著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歷代出土文物,這些文物中,很多與曬鹽,煮鹽,售鹽歷史有關,透著濃濃的鹽味其中,最值得矚目的當屬重達600多斤的切塊盤鐵,堪稱鎮館之寶這件重量級文物出土于鹽城市濱??h陳濤鎮的一艘沉船上,年代在宋元之間據專家介紹,這是古代海鹽煎制的生產工具,為了防止鹽民私自制鹽,官方將碩大的盤鐵切割成不規則的幾塊,由不同的鹽民收藏,制鹽時才拼接在一起,將盤鐵燒至高溫,利用鹵水潑到盤鐵上瞬間蒸發來完成煎鹽
除了具有歷史的厚重感,鹽城博物館新館內還透著生態文明的靈氣千里海岸,廣袤灘涂,一片勝景,濕地居多的鹽城生態環境非常適應野生動物居住,眾多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麋鹿,丹頂鶴,白鷺,蒼鷺,黑嘴鷗等都在這里居住,棲息,繁衍館內辟出專門展廳,展示濕地之都,森林之域,百河之城的生態之美
鹽阜大地文化資源豐富,革命文物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吳曉林希望鹽城博物館以更好的產品滿足公共文化需求,聚力提升博物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積極打造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時代意義的精品展覽
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斌在鹽城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上表示,將堅持共建共享,用好博物館這個大學校,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促進文物+教育,文物+科技,文物+創意,文物+旅游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博物館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