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下:第三屆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創作營在開營后立刻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在地調研工作。來自7所高校的10個創作團隊從“長江上下”集結于此,于9月9日起便走遍山上山下,“花田”內外。藝術家們在當地基層干部、村民的帶領下在酉陽酉水河鎮河灣村、花田鄉中心村現場及酉陽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之間,開展調研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胡璇與河灣村當地村民交流,圖來源:胡璇
湖北美術學院從長江中游溯源而上來到酉陽河灣村,從鄉村的問題、訴求和獨特要求出發,以實用性、功能性為創作目的,述說自己所了解到的鄉村瑣碎而真實的人文與自然生態,展開敘述具有本團隊特色的“酉陽印象”。筆者帶著好奇走進湖美團隊,圍繞調研期間的工作進展和初識鄉村現場的原生體會展開本次對話。
湖北美術學院創作營成員接受訪談截圖,圖來源:霍城宇
藝術家:
胡璇 公共藝術專業 2022級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Hu)
趙佳佳 公共藝術專業 2023級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Zhao)
閔銳旗 壁畫 2022級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Min)
訪問地點:酉陽酉水河鎮河灣村
采訪內容:
Q:你們昨天和今天大致調研了一些什么內容?
Hu:昨天我們是分頭進行調研的,我是和國美的兩位同學一起,在村子里和不同的村民進行交談,試圖從中獲得一些信息。我的另外兩位同學,他們分別對儺戲以及公共空間的改造感興趣,其中一位是集中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另外一位則是到河灣島的舍巴渡口進行觀察,試圖看能不能為這邊的居民提供一個在碼頭等候休息、遮陽避雨的設施。
Zhao:今天的調研內容是邀請彭校長來對儺戲進行歷史講解,包括我自己目前已現有作品的草圖和他探討相關意見,目前看來此方案是可以落地的。
Min:我目前的調研方向主要從實用性進行出發,所以整個分區大概在浮橋出口的超市到舍巴渡口這一部分區域。如果作為外來者或游客,要對整個村子有一個大致情況的了解,就需要對導視、導引系統進行優化,比如說類似于村里的擺手堂、宗祠、渡口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的位置,都需要一些導引。其次是安全性,舍巴渡口是一個長下坡,因為潮汐原因,常年有部分泡在水下。尤其雨后,村里的老人出行就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所以我目前的想法是在這方面做一些空間上的改造。因為不管是村民平常的出行還有游客過來的打卡或者旅游的時候,渡口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交通樞紐。所以我希望在保障他們出行安全的同時,有一個結合傳統文化的打卡點,又或是簡易觀景臺。我目前調研和創作的方向大概是這樣。
Q:因為你剛剛有提到儺戲這個元素,那如何在河灣村這個地方體現在地性,對此你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呢?
Zhao:我在網上查閱文獻資料的時候其實也看到不光是酉陽存在儺戲,在江西等地方也有。在長江上下落后閉塞的地方會滋生這些文化,但是漸漸了解這個文化的人也變少了,包括現在我調查很多老人,也有部分老人不知道巫儺文化,不知道儺戲的存在。在我看來,老人是最愛看戲的。例如在河南,老年人就喜歡聽熱鬧的東西,喜歡看梨園春。但是在這邊根據他們的口述中了解到,年輕人不太知道儺戲,有一部分老人知道儺戲的存在?;谶@邊是儺戲的發源地,我就希望不光是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去吸引游客,更是想讓本地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樹立他們的文化自信?;蛘咚伎寄芊褚?IP 形象互動性裝置的形式去把作品放置于村里的角落,在不經意間讓人眼目一新,讓人覺得驚喜。
Q:那你們接下來的調研會側重在哪個方面呢?
Zhao:我接下來的調研重點可能會側重于儺戲的面具,因為各個地方儺戲的面具是有區別的,包括舞蹈特定的動作也是有區別的。我想從這兩點入手,把舞蹈動作的一些元素放置在作品里面,包括儺戲面具的設計也要符合當地的一個傳統。
Q:這邊的村民都是說的方言重慶話,這就存在一個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你們怎么去克服這個問題呢?
Hu:我盡量選擇一些自己能聽懂的關鍵詞,其次就是采訪對象的變更。我們今天的兩位采訪對象都曾是教師,其中一位老師是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承人,提到自己家有一些花燈。這個花燈與我接下來的調研方向也有關系,因為我是傾向于為這個村落提供一些景觀照明之類的裝置。因此接下來我將溝通的重點放在江老師,正好溝通障礙的問題也已經解決了。
Zhao:可以選擇將談話進行錄音,再給這邊能聽懂的同學聽一下,請他們幫忙轉述,我們團隊的人也在這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商討。
Min:在選擇交談對象的時候我會盡可能選擇稍微年輕一點的,或者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比如說返鄉的大學生、退休的干部或老師等。此外,我選擇的觀察方式是長期駐扎一個村民的家里,去跟他進行交流。例如我現在主要的采訪對象就是村口的超市小賣部的一個羅叔,這幾天我也是不斷通過交流去了解他的生活上的困難或需求。和同一個人進行長期交流的時候,也會降低溝通上的障礙。
部分創作營成員與河灣村當地村民交流 圖來源:柳明紅
目前正處于本次藝術季的第一階段:“米讀”階段。在本階段,創作者們以“米”作為一種切入的視覺表征,深情觀看鄉村。以“讀”的姿態,尊重、傾聽以及品味鄉村的方方面面。從細微處著手,不僅是走村入戶開展調研,更是征集民意,與鄉村和村民達成共識、產生共情。在此階段,各創作團隊以調研成果為基礎,完成作品觀念生成與草圖,并在每個小階段的執行統籌及帶隊的組織下進行集中學習、交流以及每一階段的圖文學術成果收割。接下來,本屆藝術季將展開“藝耕”時段和“曬場”時段,創作團隊經學委、組委評選以及村社公議后分期分段實施落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ichuan/4383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