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要素與建設項目落地息息相關,8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創新要素配置方式,大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情況。
環境要素與建設項目落地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羅輝在會上給出了解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重大項目支撐,但重大項目上馬不能突破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條件,也就是說項目上馬首先要拿到污染物削減替代指標基于當前全省部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現狀壓力,存在污染物總量指標供需矛盾問題,要使項目及時落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解決
羅輝表示,一方面,最近幾年來山東環境空氣質量雖持續改善,但污染物排放量仍超出環境容量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如果設區市環境質量不達標,不僅需要進行污染物總量指標2倍替代,還不能從其他設區市調劑總量指標,這就意味著,各市新上項目只能通過壓減本市現有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倍量替代另一方面,各設區市仍存有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舊動能項目,占據著現有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新動能要上馬,舊動能又未退出,新舊動能并存,導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難度加大,進一步壓縮了污染物總量指標的騰出及流通的空間
經調度統計,在2021年度省級500個重大項目及全省648個優選項目清單中,能夠明確需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的項目共有476個,除去正處于準備期或可研階段的115個項目外,其余361個項目均已完成總量指標確認工作,上述政策措施為保障全省重大項目落地發揮了積極作用。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力爭更多的設區市及縣實現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減輕倍量替代的壓力如果某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就能等量替代,那么,就相當于新增了1倍的污染物總量指標存量
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堅持四上四壓操作路徑,堅決落實上新壓舊,上大壓小,上整壓散,上高壓低原則,最大限度釋放污染物總量替代指標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取締落后工藝,為新上項目騰出總量指標,切實解決新舊動能轉換實施中的環境要素瓶頸問題
統籌保障全省重點項目為確保環境質量不惡化并得到持續改善,實行污染物總量指標市域內平衡的原則,指導各市統籌轄區內的可用污染物替代指標,重點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
實行污染物削減量預支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則,對重點建設項目所需的污染物總量指標,允許各市從十四五期間擬關停,淘汰的現有企業,設施或治理項目形成的污染物削減量中預支,但前提是削減替代措施必須在新項目投產前全部完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ehui/2280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