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汲古齋元宵筆會當天,《周德寬手繪錦灰堆》畫展也將在福佑路223號新藏寶樓6樓同時開幕,展出一種很罕見的畫種“錦灰堆”,而畫家周德寬在這個畫種上,已經下了15年功夫。
很多人知道“錦灰堆”,是因為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的一本著作《錦灰堆》。“錦灰堆”最早出現在我國明代的鼻煙壺上,清初外銷瓷中也有大量“錦灰堆”紋飾。“錦灰堆”紋飾的特點,就是將古舊字畫、青銅器、錢幣拓片、古書殘頁、手稿等老舊物件的圖案組合在一起成為瓷器紋樣,這種紋樣又名“八破圖”或“集珍”,看似隨意、漫不經心的拼貼,卻常常取得耐人尋味的審美效果。
王世襄先生一生都喜歡玩,養鴿、放鷹、古琴、書畫、雕塑、竹刻、香爐等等,由“玩”而“學”,最終他在多個學術研究領域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王世襄先生85歲時,將自己這些“瑣屑蕪雜”的愛好記錄下來,成為三卷本的著作《錦灰堆》而風靡一時。
“錦灰堆”繪畫則源自古代文人雅士對書房常見雜物的描摹,相傳元代畫家錢選在一次醉酒后興起,將當天散落在飯桌上的殘物,如蟹腳、蚌殼、蓮房、雞翎、魚刺等,信手繪制成一幅橫卷,并揮筆題款“錦灰堆”,這可能是“錦灰堆”最早的歷史記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錦灰堆”繪畫曾在滬上風行,其中高手名叫鄭達甫,他被富商楊渭泉雇用,以楊渭泉之名創作了大量的“錦灰堆”畫作。
周德寬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師,他從小喜歡繪畫,教書之余也以丹青聞名。2008年,他為一位天津朋友畫了蟋蟀圖,朋友在QQ里展示作品時,有人發了張“錦灰堆”作品,一下子點燃了周德寬的興趣。
作為工科男,周德寬天生對結構、透視、空間關系等等敏感,一看到“錦灰堆”圖片,他馬上有了創作沖動,而周德寬畫了第一張“錦灰堆”,馬上就有人收藏,從此,周德寬在“錦灰堆”創作中一發而不可收拾。
周德寬喜歡畫蟋蟀,也喜歡用清代畫家邊壽民的筆墨風格畫《蘆雁圖》,有了“錦灰堆”之后,他的創作空間拓得更寬了。
周德寬坦言,由于“錦灰堆”這個繪畫品種里游戲成分較多,往往采用拼圖手法,歷來在畫壇被認為是一個邊緣品種,甚至被很多畫家看輕。因此國內目前畫“錦灰堆”的人極少,在上海,周德寬更是“形單影只”,但他認為,“這反而讓我‘撿了皮夾子’”。
周德寬表示,“錦灰堆”的表現范圍應該與時俱進。以前,“錦灰堆”多表現舊時代文人案頭的文玩舊物,如今應該注入新的時代內容。因此在周德寬筆下,“錦灰堆”里出現了小人書、郵票、票證、煙標、撲克牌、老課本和卡通人物等,周德寬用“錦灰堆”畫過紅色收藏題材,獲得了同濟大學慶祝建黨百年主題作品展一等獎,他的作品還兩次被上海地鐵公司制作成磁卡發行。通過周德寬這一代畫家的努力,“錦灰堆”這個傳統畫種得以傳承、發揚、光大,周德寬先后創作了近千件幅扇面畫,大部分都被各地“錦灰堆”愛好者收藏了,周德寬的“錦灰堆”作品還入選了《扇結良緣——海派名家名扇集錦》。
被擠壓到時代邊緣的老畫種也可以有新作為。作為美好生活的記錄、人生夢想的呈現,很多人通過“錦灰堆”來體現自己的品味和愛好,把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定格在了“錦灰堆”作品中。周德寬的“錦灰堆”愛好者里,就有人希望把全家福畫上“錦灰堆”,周德寬別出心裁地把全家福六口人的屬相以生肖郵票的方式呈現在扇面上;有的人喜歡摩托車、汽車,也希望自己的愛好在“錦灰堆”里體現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為什么不在“錦灰堆”上實現一次呢?你有什么愛好、夢想,不妨讓周德寬在“錦灰堆”上替你圓夢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shanghai/34092.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