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整個汽車產業上空籠罩著“缺芯”的愁云又濃重了一些。隨著24日馬來西亞疫情卷土重來,全球車企應聲涌起“停產潮”,海外芯片廠坐地漲價,各家車企一號、二號人物集體奔赴供應鏈搶芯保供。
波濤洶涌的另一面,是同期成都車展“國產芯”怒放盎然生機。理想、傳祺、哈弗高調官宣旗下熱門量產車已搭載地平線高性能芯片。從全面進口到國產替代,地平線的反擊無疑令汽車人振奮。
當疫情成為全球汽車舊格局的持續“破壞者”,類似芯片的歷史,必將在更多細分領域重演。誰能攥住百年機遇,成為地平線這樣的新主角?零部件企業需要掌握更強有力的“抓手”。
為供應鏈領軍者深度賦能,2021年8月28-29日,鈴軒1期第四模塊“數字化變革”課程如期開課。頗為應景的是,這次游學恰巧來到了國內芯片行業著名的“獨角獸”——地平線機器人公司。
未來車企將如何架構數字化“頂層設計”?什么才是供應鏈企業擁抱數字化融合的“正確姿勢”?
此次來自廣汽集團、北汽越野車、廣汽埃安的采購與研發導師,以己為例深度解剖了數字化變革的底層邏輯、實施難點,更探討了新汽車時代下的生存之道,聯手鋪開了一副汽車產業數字化未來的全景圖。
與此同時,軒轅之學鈴軒1期的同學也一并參觀了地平線公司,同時學員之間也進行了內部案例的分享與探討。
1.未來數字化“理想國”——智慧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等同于企業采購體系管理嗎?
開啟數字化探討之前,開題導師、上海數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事業部總監陸杰首先嚴謹規整了一個觀點?!肮湽芾矸懂犑侵敢粋€生態,包含了企業、客戶、供應商及其下游供應鏈整個網絡”。
換言之,供應鏈管理既難靠一家之力、也并非一家之利,必定是整個系統生態高效協作與整合、方能彼此成就與利益共享。
但牽一發而動全身,也意味著每一項決策風險都易被系統性放大。陸杰導師舉例:當前,一片芯片缺料,就將導致一輛車無法下線,整個工廠停工陷入等待。芯片不過十幾元,產業損失卻高達百億元。
現實的反向刺激,讓企業深刻意識到“提升決策能力”如此關鍵。恰恰工業4.0時代,更細的時間顆粒度,更快的信息更迭、更繁雜的預判邏輯……一切正讓大腦即時決策無法確保敏捷、可靠與安全。
怎樣讓大數據驅動決策優化?陸杰提出了“構建數字化供應鏈控制塔”,構想中控制塔應當具備三層結構,第一層是描述層,要實現全鏈端到端可視化;第二層是預測層,要拉通運營分析;第三層是自調整層,要實現自主決策與調整執行。
這一套高效機制的終極目標,是打造可視化、可感知、可調節的“智慧供應鏈”,乃至為企業構建“數字供應鏈孿生體系”,為未來企業及數字孿生生態做準備。
這看似是遙遠的“理想國”,但其實當下整車、零部件領域,均已有企業率先構筑了高水平控制塔。隨后,陸杰導師展示了比亞迪訂單中臺、卡特彼勒全球物料管理(GMM),充分論證了控制塔對于降低成本、提升周轉等領域的應用價值。
最后,陸杰提出的最高構想令人遐想無限,“未來,我們或將實現聯邦學習機制,在保證供應鏈各個實體間隱私安全、合法合規基礎上,實現關鍵信息互通互聯”
2.數字化變革“實踐論”——雙向奔赴
聽完關于“智慧供應鏈”的宏大構想,多數人會萌生一個猜想:什么樣的架構師,才能完成艱巨的數字化“頂層設計”。
當幽默而睿智的宋瑋導師走上講臺,這樣的疑惑似乎煙消云散。
“《數字化變革》命題拿到時我一驚,賈校長情報工作真不錯,竟知道我轉行了”,這位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開場一席調侃活躍了氛圍。
是了,真正的理想踐行者總是分外接地氣。
宋瑋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負責采購體系。恰在不久前,他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負責北汽越野車公司數字化轉型和信息系統的搭建和升級。親自實踐0-1的架構搭建,宋瑋以《組織的數字化突破》為主題,誠懇分享了諸多實踐心經。
“每一個物料,每一個車輛,每一個用戶本身需求如何去實現自己舉手……很多企業期待不依賴原有體制,從零開始搭建一個全新的數字化組織”。
變革,不能浮于“烏托邦”式幻想,必須腳踏實地?;诒逼揭败嚨膰篌w系,宋瑋非常坦率指出,我們本身是一個流程型、操作型企業,數字化實踐不可能一切“推倒重來”,必須嫁接好前端大量信息化積累。對此,宋瑋的思路,是讓數字化改造與組織管理變革去“雙向奔赴”。
共同奔赴什么方向?北汽越野車數字化設想是構建智慧型、生態型企業。在這一目標下,宋瑋基于務實的態度,為企業選擇了一條“業技雙螺旋”路徑模式,采用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交替前進的策略。
了解北汽越野車的都知道,這是一條高度貼合業務的路徑。BJ40、BJ80專業越野與情懷色彩并重、銷量與客群穩定。最大的增長點就在于,每年不定期推出的特別款。
正因如此,宋瑋在架構維度將全業務鏈區分為敏捷業務、穩定業務兩大版塊。極力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革新業務形態,拓寬業務邊界,增長業務銷量,而這一味藥下去效果卓然。
變革,究竟是該大刀闊斧?或牛刀剔骨?關于數字化,實際上大多車企都曾經歷“推不動”的困惑。而在宋瑋看來,答案是“得分時候”。
宋瑋采用的是更敏捷的“試點法”,率先選擇營銷和質量版塊打樣,不論數字化布局水平高低,重點是“快速見效、部門受益”。沒有順風順水的變革,唯有更好的策略,才能贏得公司資源傾斜、業務版塊的全力支持。
3.戰略創新,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誰能僅僅用三年,在新能源賽道干到第一陣營?
這個問題若放在2021年之前近乎荒謬?;赝?014-2015,彼時風頭勁如小鵬、蔚來、理想,誰也不曾做到。
但廣汽埃安,一個誕生于2017年,人們甚至來不及耳熟能詳的新車企卻做到了。8月,廣汽埃安終端銷量11631臺,同比勁增115%,穩居新能源前三。
為何埃安超車如此勁猛?此次,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導師應邀來到了課堂,親口給出了他的回答:創新。
面對此次課題設定,席忠民導師有更深一層的考慮,“數字化變革是本就該做的事。而創新,才是一個企業活下去、走下去的關鍵”。
站在歷史宏觀視角,“創新”是深植席忠民潛意識的生存緊迫感。在他眼中,汽車工業正發生一百年里前所未有的巨變:汽車體系從一成不變自我變革,到所有產業紛紛進入汽車體系推動變革。面對如此歷史性拐點,“如果創新思維跟不上,你極有可能一敗涂地”。
但,所有成功的創新也都有一個大前提——戰略遠見。而回溯廣汽埃安誕生的2017年,正是新能源發展最跌宕起伏的時間。彼時國家密集出臺“電池回收”、“雙積分”、“外資松綁”等政策,EV的市場滲透極大程度依賴補貼,改道FCV、PHEV技術路線的呼聲正疾……
廣汽埃安撥開云霧判斷很精準:未來新能源,EV是“基建”,ICV是“動力”。由于堅持長期主義的戰略投入,埃安成為了全球少見的能同時在雙領域成就突破的品牌。
席忠民回溯這幾年,當所有人在傳統車上改電車時,廣汽埃安投入30億元自主研發的純電專屬平臺技術。在所有人為百公里加速5秒沾沾自喜時,埃安第一個打造出首款三合一、四合一的高集成電驅系統,率先奔向百公里加速2秒。而這樣的創新思維,至今還在終端體驗、智能生態上不斷復制……
誠如品牌Slogen“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埃安確確實實在過去三年做到了席忠民口中“我有的時候,別人沒有,總是領先別人一步”。
當席忠民用精確的“創新思維”掃描至供應鏈領域,他同樣指出了新機遇所在?!爸袊囀袌鲎詣玉{駛的需求,已完全超越歐美,關鍵部件本土化是不可逆的大趨勢”。他判斷,歷史終將站在我們自主供應鏈這一面。
席忠民極力鼓勵學員企業,去做行業的創新引領者,并以二十余年的實干經驗,從開發模式、合作控制成本、價格與市場博弈策略、產業鏈集群策略等維度角度一一展開,為大家推心置腹傳授新技術推廣之道。
談到未來的銷量規劃,席忠民低調而務實:盡管新勢力調子起得很高,但我準備2025年做到60萬輛。他希望與供應鏈領域志同道合的創新者,成為合作伙伴共同奔赴未來。
4.守正創新,供應鏈需共建共贏
整體背靠廣汽集團,廣汽乘用車稱得上是國內供應鏈最完整,供應鏈管理經驗最先進的中國車企之一。
盡管外界看來廣汽傳祺這一、兩年相對低調,但其內部深度改革一刻未停。
士別三日當刮目。在第二天成都車展,全新二代GS8及GPMA廣汽全球平臺模塊化架構的亮相,讓整個行業已有了傳祺再度“傳奇”的預感。
GPMA平臺不止開發技術的提升,更涵蓋了廣汽傳祺采購體系、生產體系、銷售體系的變革。這些改革背后蘊藏著什么樣的心路歷程?
鈴軒1期第四模塊,我們邀請到了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永生導師。他對新車型產品規劃、項目推進、生產研發和零部件采購等有著深厚功底和豐富管理經驗。
為讓學員深入理解體系,黃永生導師開篇細致介紹了供應鏈數量與區位分布?!拔覀儸F在有五百多家供應商,先進化中資企業占到60%,由于面向日、韓、歐、美、俄羅斯及中東出口分別有特別要求,外資供應鏈仍占到一定比重”。
隨后,黃永生導師直奔主題——壓力與挑戰。
“造車新勢力的加入、豪華品牌的下探、全球疫情與原材料、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一切競爭格局的改變,激著自主品牌奮起迎戰”。
三年時間里,廣汽乘用車在供應鏈維度始終在致力于五大挑戰:質量、成本、供應、技術和管理。
首先第一大挑戰便是“質量”。黃永生指出,“顧客質量需求,正由顯性轉變為隱性,從產品質量發展到服務質量”,這對供應鏈體系無疑是個高難挑戰。黃永生認為,應當首先從供應鏈管理角度,植入客戶動心、放心、暖心、安心的“四心品質”,并依靠QDR全生命周期品質管理去實現。
但高企的質量需求背后,供應鏈管理最難之處是平衡“成本增加”與“價格競爭力”的重重矛盾。
黃永生坦率的表示,近年沒有什么不在“漲”。人力成本、上游物料、法規升級、新技術配置無一不在施加成本壓力。對此,廣汽乘用車提出了兩大應對措施,一是,以平臺化、模塊化,集中采購降低綜合成本,拉通“產銷研”;二是,聯合供應商在全產業鏈推進337體制改革活動。
身處于產業深度變革的拐點前期,黃永生為產業鏈伙伴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是,要打造高品質的產品。共同建立“信息化”、“全過程”品質管控系統,實現中國標桿品質;
第二點建議是,要快速推進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智能駕駛等新領域開發時,軟件、硬件等不同方面要加強溝通、分工合作及快速推進;
第三點建議是,要注重培育提升自身“內循環”產業鏈厚度,為產業鏈整體的供應安全、技術安全、人才安全等提供支持;
第四點建議是,要通過技術升級與模塊化迭代,提升主零之間的同步率,持續降低綜合成本。
5、神秘研發導師分享與學員案例探討
軒轅之學鈴軒課程每次都會有著名的研發領域負責人參加,此次鈴軒1期第四模塊課程也不例外。
這位不愿對外公開的什么大咖指出,新能源汽車是行業的大勢,并且有三條路線,自動化、電動化和智能化。而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智能化,電動汽車最根本的技術點也是智能化,針對智能化他談了自己的認識。
市場方面,現在消費者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信息是碎片化、圈層化,還有追求體驗的精?;约胺e累消費長板效應的體現,汽車的消費也被重新定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的傳統習慣,向線上消費轉變,汽車消費由購買向租賃等多種形式拓展。
產品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升級和應用顛覆了汽車產品的電子架構,汽車正在由出行工具向智能終端轉變。人工智能是人們面臨最大的變數,這一點對汽車行業來說是顛覆性的技術資源。
這位研發導師最后總結道:“信息工業的發展永遠有一個母生態,今天的母生態是手機生態,以蘋果、華為、谷歌、高通為代表,其他很多產品都是基于這個產品衍生出來的,下一個母生態就是汽車,未來的汽車是軟件可定義的電子電氣設備,是軟件可更新、可延伸、可以自動駕駛的,它將是工業信息的制高點?!?/p>
學員提問環節,鈴軒1期學員、蘇州邁瑞科測控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靳洋的困惑是,現在主機廠都是用大算力的芯片,把一些不單純是執行層的功能放在整車這邊來做,作為智能駕駛感知端的零件供應商,是把核心放在算法方面,還是硬件也是同時要做的?
對此導師回答認為,從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來說,它必然實現一些預融合。現在車上的以太網,芯片集成的技術也非常高,更多的是從用戶的體驗,過去我們用戶的體驗是分割的,將來用戶的體驗也是完整的,所以包括很多外部萬物互聯的東西將來也會被整車集成在整個架構上面,這一定是一個發展趨勢。
”整車廠一定要有這個能力,”導師說,”從供應商的角度,可能會希望慢一點,有一些傳統企業轉變的過程不是那么很快,但這是趨勢。涉及到用戶體驗,一定會集成。但是整車廠的核心技術,是集成技術,是把這些定義好,在控制器的物理層面未必做,甚至把一些軟件包給外面去做,但主機廠一定要能夠打通。”
在導師分享和提問之后,軒轅之學鈴軒1期學員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了案例分享和探討。南京途安包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美花就《新能源動力電池運輸包裝解決方案》課題與同學們進行了熱烈探討,并有了初步的答案。
這正如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之學校長賈可博士所言,閉門造車的時代永遠結束了。
時代大變革下,汽車產業對擁有新認知、新思維、新格局和新能量的“四新”汽車人才有了渴求,面向大家共同未知的未來,汽車人的自我進化是一場深度的跨界學習和認知革命。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