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自主一哥,奇瑞汽車的IPO之路卻走的相當艱難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動過奇瑞上市的進程,開啟了奇瑞汽車的股份制改造,但磕磕絆絆了將近20年,奇瑞依舊未能實現整體上市的目標
奇瑞的漫漫上市路
我們來簡單梳理下奇瑞汽車此前IPO進程中的幾個重要節點。
2009年6月奇瑞以29億元的價格向華融資產等多家企業出售了20%股權,曾被看做是奇瑞要上市的前奏2010年還曾傳出奇瑞遞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但到了2011年,奇瑞的官方回應卻變成了暫不考慮上市隨后,因為市場業績持續下滑,奇瑞汽車跨入了內部深度調整階段,在2012年結束了多品牌混戰的亂局,宣布回歸一個奇瑞品牌
十年之后的2019年,奇瑞再次釋放出了要醞釀上市的強烈信號2019年12月,奇瑞混改邁出重要一步,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注資成為奇瑞第一大股東當時,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增資擴股的目的就是為日后上市做準備不過,兩年時間過去了,奇瑞上市依舊沒有實質性進展
2022年農歷新年過后,奇瑞混改又傳出了新進展,伴隨而來的則是關于奇瑞上市的新一輪討論。。
日前,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簽訂當天,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還與青島五道口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該協議簽署前,青島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的股權
緊接著,在2月21日,立訊精密再發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135億元,投向智能可穿戴,智能移動終端和智能汽車等領域不過立訊精密也表示,其并無推出自有汽車品牌的計劃,此次跨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目的主要是做Tier1,以在汽車半導體市場掌握更多話語權
立訊精密成為繼富士康之后,果鏈上又一家進入汽車產業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Q3報告公司凈利潤雖同比大幅增長超近7倍,達到了13億元,但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計實現盈利尚不足12億元,這距離35億元的目標還相距甚遠。公司方面表示,對于未來的資產處置情況現在并不能確定。
資料顯示,立訊精密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家總部設在廣東東莞的技術型公司,旗下業務涵蓋了消費電子,通訊,汽車等領域,2017年立訊精密取得了蘋果AirPods的代工資格,成為果鏈企業2010年9月,立訊精密在深交所上市
立訊精密有何圖謀。另外,公司2021年Q3扣非凈利潤依然為負,與重整前2019年同期相比雖已減虧,但經營虧損的情況尚未徹底扭轉,新股東仍需繼續從經營層面改善公司盈利情況。
事實上,此次投資奇瑞并不是立訊精密首次和汽車產業聯系在一起2012年開始,立訊精密其實就已經開始涉足汽車相關領域,生產過汽車線束,汽車電器等產品,只不過相對于其他主體業務,汽車板塊此前在立訊精密的權重并不高
代工蘋果產品之后,立訊精密迎來了快速發展,但與蘋果越來越深度的捆綁,也已經開始束縛立訊精密的成長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分別為358.5億元,625億元和92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億元,47億元和72億元,這其中,蘋果相關業務貢獻的收入分別占比44.85%,55.43%和70%到了2021年,立訊精密的營收雖然還在漲,但盈利能力卻大不如前,影響因素有很多,新冠疫情的反復,原材料價格的調整都有影響,此外,蘋果在去年下半年推新品時的加量降價策略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原因
核心業務過于集中,勢必會降低企業低于市場風險的能力,2021年另一家果鏈企業——歐菲光已經用親身經歷做了證明2021年3月蘋果終止了與歐菲光的合作,導致后者在2021年出現了巨額虧損,市值一度縮水超300億
立訊精密顯然也需要開拓新業務,分散市場風險。
最近幾年,要評選出國內最火的行業新能源汽車肯定是個重要的備選項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界企業蜂擁而至,而且對立訊精密而言,要跨界到汽車領域,是有藍本可以參考的同樣以代工生產蘋果產品為主業的富士康,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發力汽車產業,一度也讓代工生產汽車成為行業內的熱議話題和富士康一樣,在代工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業務逐步陷入盈利難困境之后,立訊精密也有比較強的意愿去嘗試開拓新業務目前看來,向新能源汽車等熱門領域傾斜資源,不失為明智之舉
奇瑞的得失。
再次引入新股東,對奇瑞汽車又意味著什么呢。
有消息稱,奇瑞內部人士表示立訊入股后,奇瑞的混改就基本結束了奇瑞混改的目的是為上市做準備,完成混改之后,奇瑞再次啟動上市計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從當前的發展勢頭看,也確實為奇瑞上市提供了不錯的環境。
可問題是,在逐步走上正軌的大背景下引入新的大股東,會不會進一步加大積壓在奇瑞身上的經營負擔呢過去奇瑞汽車市場動蕩的年份中,誘因其實并不是奇瑞的產品力不行,研發跟不上事實上,至少在自主品牌中,奇瑞在技術積累和制造能力方面都是有優勢的,之所以表現不佳,更大的原因是奇瑞內部在管理上出了大問題因為沒有上市,奇瑞需要引入更多的外部資金,但外部資金投入之后,肯定是需要奇瑞做出相應的調整,給出一定的發展承諾,內部管理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頻繁的引入外部資金,對企業的發展可不一定是好事兒,特別是在這家企業剛剛走出低迷,開啟復興之路的關鍵時刻
目前,對于果鏈企業立訊精密入股奇瑞,業界也有猜測,后者的目標可能不是奇瑞,而是要在汽車行業打好基礎,以吸引蘋果的汽車項目未來能代工蘋果汽車,才是立訊精密當前發力汽車產業的主要目的不過,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持續壯大,后續與其他汽車品牌進行合作也不無可能,畢竟和進入汽車行業的富士康一樣,立訊精密的長期目標也是要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1的領導者此前有消息稱,立訊精密與奇瑞的戰略合作有排他條款,今后奇瑞系三家公司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
對奇瑞而言,借助國企混改的東風引入新股東,在解決了發展資金的問題之后,更重要的還在于如何重新梳理出企業新的管理制度此外,立訊精密與奇瑞的合作主要會在新能源領域展開,借助此次合作,奇瑞新能源如果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并實現分拆上市,對奇瑞而言也算是圓了多年以來的上市夢
原文標題:奇瑞的新股東,會成為下一個富士康嗎。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qiche/2210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