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1/12/30
時隔一年,作為上汽集團三電,智駕,智造等技術的重要載體,智己汽車這個也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純電動品牌僅僅做到體驗測試,能算成功嗎。
責編丨楊晶
日前,上海臨港。
在品牌成立一周年之際,智己汽車首款產品智己L7終于迎來交付之所以加上雙引號,是因為此次首批200臺車型為Beta體驗版,交付的也是系統測試用戶
兩個方面看。12月25日,智己汽車品牌成立一周年,該公司CEO蔣峻和聯系CEO劉濤聯合撰寫文章,回顧了過去1年的成就,以及未來的產品規劃。
首先是Beta體驗版顧名思義是一種驗收測試的版本,它是技術測試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了驗收測試,產品就會進入發布階段而此次Beta體驗版的交付也是智己L7的軟硬件產品完成了功能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后,在產品發布之前所進行的測試活動
另一方面,交付用戶也是系統測試用戶相關渠道人士表示,此次交付的用戶為產品專家和工程師,天使輪和A輪用戶有機會參與測試,但相信更多的是專業人士參與專業測試
也就是說,首批200臺車型Beta體驗版智己L7是交給專業人士做最終測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交付其意義在于數據搜集與更新,而后給予廠家調整的空間,為最終的交付做背書
肩負上汽集團智能化重擔的智己汽車,其首批車型的交付,對于智己乃至整個上汽集團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時隔一年,作為上汽集團三電,智駕,智造等技術的重要載體,智己汽車這個也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純電動品牌僅僅做到體驗測試,能算成功嗎
一年就出個測試車。
什么智己汽車一年就搞了一款車,還不是最終交付你看同期其他車企都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自2020年12月25日智己汽車成立以來,這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企業就受到整個市場的關注無論是其客觀的投入,擁有的資源,戰略定位,還是我們主觀對它的高期待,都共同匯成壓力與動力,施加在了這家企業的頭上
壓力也好動力也罷,對于這家全新企業而言,沖進市場并受到關注,就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或褒或貶,或踩或捧。
急于看到成果落地者再三催促,一邊看著新能源市場的殺伐局勢,一邊對標著同一時期獨立的其他新能源品牌的階段性成果,樂觀的人大方地給予時間和機會,讓智己汽車打磨產品競爭力,塑造品牌形象,悲觀者認為市場容量有限,新能源格局趨于穩定,后來者斗不過蔚小理和特斯拉。
面對這些聲音,智己汽車這一年來也沒閑著。
首先,便是從跳脫代號一號工程,讓這個在上汽內部醞釀了兩年多的L項目,正式以智己汽車之名成立公司,且智己汽車這家全新的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在創始輪融資就拉來了阿里巴巴集團和浦東新區,起步階段達百億量級。。
緊接著,首款電動中大型轎車在4月初正式命名為智己L7而后,智己汽車便圍繞著這款產品優化風阻系數到全球前三,底盤調校,車機系統的創新,智己汽車為它從硬件到軟件做了一次又一次推進
和很多其他企業一樣,智己汽車從試錯中調整,從質疑中前行。
但其實精進之路并非易事就拿影響的風阻系數來說,智己汽車工程師左輝輝表示:風阻系數每降低0.01,可將純電汽車續航里程大概提升8km,可見風阻系數對于一個全新產品的重要性
而低的風阻系數就意味著空氣動力學的契合,無論是進氣格柵,輪轂,還是尾翼等,都需要巧妙地與空氣融為一體,才能實現設計美感與空氣動力學性能的完美結合這些精準的數據,角度,細節都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打磨
以現代的技術配套設施條件,可能獲取參數和技術并不難,但對產品的態度之嚴謹認真是關乎關于品牌追求的事,是一場夢想和工程的碰撞,急不得,壞不得。
一年后的今天,伴隨著智己L7 Beta體驗版交付,智己汽車這個后入局者奮斗數月后,給市場以階段性答卷至于未來C端用戶的交付,智己汽車表示,智己L7計劃年底實現小批量投產,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明年的二月底到三月份實現to C交付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qiche/1860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