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現炒”幻滅,料理包大行其道,商家隱瞞預制菜真相,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低價料理包質量堪憂,高價菜品又存在暴利和健康風險,而健康與時間的矛盾讓消費者無奈選擇外賣。
不過,破局并非無策。普通人可掌握避雷技巧,如看出餐速度、口味調整、店鋪信息、菜品類型等辨別預制菜。政策與行業層面,商家試點“明廚亮灶”線上直播,平臺推行“預制菜標注”功能,法律支持消費者依據相關法規索賠。
預制菜有標準化出品、降低成本等優勢,但也存在添加劑過量、營養流失等風險。消費者真正訴求是拒絕“盲盒式消費”,應優先選“明廚亮灶”商家,避開低價誘惑,用訂單為誠信商家投票,掌握選擇主動權。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預制菜相關企業超7.3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8000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除了受到疫情影響的三年外,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受到嚴重制約外,2024年又重新成為了預制菜企業注冊量的新高峰。
從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制菜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9200余家、7800余家和6500余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預制菜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7.34%。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