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正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低空+”模式賦能千行百業,在城市治理、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大放異彩。中國多地積極布局,全鏈條發展無人機產業,推動“天空之城”加速成型。
各地低空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深圳投入使用綜合化無人機測試中心,發布智能化管理平臺;廣東形成完備產業鏈,規模超千億元;合肥、西安等地也結合自身優勢,精準布局,加速低空經濟產業鏈生態成型。
展望未來,中國低空經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和技術創新持續突破,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低空經濟將持續“振翅高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超8.4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1.2萬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1.1萬余家、7000余家和4400余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5.32%。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