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安永發布《2023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與展望》。報告顯示,截至11月17日,A股全年籌資額占全球籌資額的4成以上,中國內地仍是全球IPO活動的重要地區。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位列全球IPO籌資額前兩位;4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大IPO,主要聚焦科技、能源和電力行業。
整體上看,2023年全球IPO活動持續放緩。報告顯示,全年預計共有1244家企業上市,籌資119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下降12%和35%。考慮到市場波動和宏觀不確定性,企業、PE/VC以及投資者在年內或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
從行業來看,工業,科技、傳媒和通信以及材料是今年IPO的主要行業,占據了IPO數量和籌資額的前三。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IPO降溫,IPO數量和籌資額為近五年來的低位。前十大IPO中,半導體企業占據了前三名,籌資額占比52%。
安永華中區審計服務副主管合伙人湯哲輝表示:“2023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注冊制改革元年,隨著全面注冊制走深走實,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適配性更強,市場結構更優,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顯著提升。在A股IPO階段性收緊的新形勢下,擬IPO企業應該重新審視企業中短期發展計劃,關注并購重組機遇,適時尋求海外上市的窗口。”
從板塊趨勢看,2023年雙創板繼續保持領先,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分列數量和籌資額第一。北交所扎實推進高質量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受IPO收緊的影響較少,受企業關注熱度提升,同時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在各板塊中占比進一步提升,按數量計由21%提高至27%。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陳穎表示:“在近期A股IPO政策階段性收緊的前提下,‘深改19條’和各項配套措施的出臺,將持續推動北交所在高質量擴容、改善流動性方面快速邁進。轉板制度的安排也賦予了投資人更為靈活的退出選擇。北交所發行上市包容度高、時間表緊湊可控、審核速度快、轉板制度明確,或將成為專精特新成長型企業A股市場的新賽道。”
港股方面,內地企業繼續主導香港市場,全年內地赴港上市企業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總量的93%和98%。
在流動性趨緊、估值持續低迷下的背景下,今年港股改革接連推出,今年3月份港交所增設18C章,9月港交所就GEM改革開展咨詢,不斷提高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
對此,安永大中華區財務會計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劉國華表示:“香港仍是全球重要的IPO市場。香港與時俱進,多措并舉,持續優化IPO市場制度。18C章利好科技企業,如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行業企業。GEM改革意在‘活化’市場,一方面通過引入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引導部分有上市意向的公司提早登陸GEM,另一方面通過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吸引更多研發驅動成長型公司赴港上市。”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45970.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