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秋的日益臨近,月餅的銷售額也開啟了持續刷新、快速走高的態勢。對于月餅生產企業而言,“月餅大戰”或早已拉開了序幕。作為傳統糕點,月餅在烘焙界的名氣至高不下,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餅不僅席卷了各大商超占領C位,同時不少糕點店、烘焙店甚至茶飲店,都開始叫賣起了自家的“月餅”。
據相關機構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月餅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顯示,中國月餅的銷售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從131.8億元,增長到218.1億元,在2022年中國月餅銷售額達到243.8億元。可見,國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和感情度頗深,月餅銷售規模還將持續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政府相關部門及各地市場對于“天價月餅”和過度包裝的市場監管當下已經頗見成效,讓今年的月餅市場整體運行良好,呈現出“價格更親民、包裝更簡約、口味更豐富”的特點。單價2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成為主流選擇;豪華包裝明顯減少;創新口味層出不窮。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超過58.2%的消費者購買月餅出于送禮目的,主要送禮對象為親戚、朋友、公司同事等人群;其中,有85.7%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而對于自己食用及與家人分享為目的的消費,則呈現出了少量多次的購買行為,極簡包裝成為這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選購月餅時,消費者們最在意的仍舊是月餅的口味,有約78%的消費者關注口味;有53.9%的消費者則關注月餅的加工工藝、價格、品牌、食品安全以及外包裝等因素。
誠然,隨著居民消費升級,人們對月餅口味的需求一直在提升且多元化發展。數據顯示,傳統口味、水果口味、新型口味三個類型占據月餅市場的主要市場規模。特別是近兩年來,新型口味的市場呈現出接受較快、市場規模占比顯著提升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的五仁、豆沙、蓮蓉月餅,黑松露、奶黃流心等月餅則更具普遍吸引力。
與此同時,由于受到了中國各地習俗、飲食文化風格差異的影響,雖然共享同一個大市場,特別是冷鏈技術、移動電商的持續發展讓地方月餅能夠實現快速擴散至全國,但仍能夠看出顯著的地域性的口味差異。數據顯示,廣式月餅最受市場歡迎,占比為56.2%;其次是京式月餅和蘇式月餅,分別占比55.9%和52.8%。
特別的,月餅新式口味的主流消費對象無疑是“Z世代”人群,他們幾乎貢獻了新口味的76.5%的消費占比。在月餅包裝的風格偏好上,中國風和復古風成為他們追求的美學;網紅式的打卡推薦以及種草經濟是他們重要的消費出發點,對于Z世代而言,月餅也可以是一種文化潮流。
從月餅的產業鏈來看,月餅行業重要包括了上游原材料、中游月餅生產包裝和下游銷售渠道三大環節。對于月餅生產而言,月餅皮、月餅餡料和月餅包裝三大環節尤為重要,基本橫跨了食品糧油、蛋奶魚肉、干果水果、發酵烘焙等諸多領域。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 現存月餅相關企業2.1萬余家,其中,2023年1-8月新增注冊企業350余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河南以及廣西,三地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2500余家、1880余家以及1870余家。
整體看來,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小小的月餅撬動了巨大的食品行業消費,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如今月餅已經擺脫了單獨作為食品而存在的單一符號,而是成為一種傳承中華傳統,成為了一種文化的代表符號,人們對月餅的消費來自于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對文化符號的消費自然是具有長久粘性的。
因此,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月餅市場傳統與創新并存,且都有各自的廣闊市場,而這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在整個國內大市場中所需要傳承的要義所在:一方面擦亮傳統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在數字化、互聯網化的時代背景下不斷創新迭代,更加順應年輕人的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4370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