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那些支援上海的保供貨車
在多方幫一方的聯保聯供機制下,多個省份持續不斷為上海供應菜米面肉蛋等生活物資
4月12日下午4時許,援滬貨車在大連新港碼頭集結,準備上船這些貨車渡過渤海后在煙臺上高速駛往上海
4月13日凌晨,煙臺港碼頭,援滬車隊整齊有序地駛向煙臺高速公路。受訪者供圖
日前,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的志愿者打包送往上海的蔬菜。受訪者供圖
湖北襄陽援滬物資抵達上海后,進行零接觸卸貨。受訪者供圖
日前,新疆喀什援助上海8000箱牛奶馕整車待發。受訪者供圖
一張巨大的毛細血管網張開向南,向東,航船在夜里遠渡,卡車越過山巒三餐的主角,方艙的骨架,被分解成一個個流動的單元,奔赴共同的目的地——上海
當2400多萬人口的巨大城市被疫情捆縛,來自其他肢體的輸血,撐起了這場宏大的體外循環。
據商務部消息,在多方幫一方的聯保聯供機制下,全國多個省份持續不斷為上海供應蔬菜,米面,肉蛋等生活物資。
如同一顆顆流動的紅細胞,貨運司機成為這張血管網上的最小單位六軸之上,他們裝載著沉甸甸的期盼,向著重啟的春天駛去
給‘親戚’送菜,都好好整
陳飛站在手推車旁,熟練地捻開一沓紅色紙片,拿起一張輕輕放在一袋蔬菜中間,再仔細將袋子系好。
此刻,她的任務就是跟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的志愿者同伴們一起,將一萬多份新鮮蔬菜打包十幾個小時后,包括它們在內的約2300噸物資,將分三批次從遼寧啟程,駛出海灣,奔上高速,被送往上海居民的家中
留給志愿者們的時間并不多。
4月10日晚近10點,救援隊才接到任務,這也意味著,要如期運走物資,他們必須次日就完成分揀打包而那一天,還是大連市部分疫情管控區解除管控的第一個工作日,大部分隊員都需要上班
日前,一場硬仗開始了早上8點30分,志愿者們準時抵達分揀點一道秩序井然的流水線很快建立:每一個品種的蔬菜旁,都有一位分揀員,另一組隊員則推著裝有8個包裝袋的手推車,依次經過一圈結束,每個包裝袋都盛滿了不同品種的新鮮蔬菜,大頭菜,辣椒,茄子它們都是連夜協調而來
大部分蔬菜包都有5種以上蔬菜,志愿者們估測,每袋幾乎都有10斤左右除此之外,每包蔬菜都被放入了一張紅色的小紙條,上面印著遼滬同心,攜手抗疫,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物資雖輕,真心一片,偶有破損,敬請諒解
這之后,它們被裝入泡沫箱封存,志愿者們又在箱體上扎幾個小洞以便通氣有時候菜裝多了,蓋不上蓋子,他們還得來回調整,不敢太用力,以免壓壞蔬菜
整條流水線都遵從著這份謹慎志愿者們時常互相提醒,如果有爛的,不好的蔬菜,就及時剔出去,要輕拿輕放,特別是容易破損的青椒和黃瓜我時不時還會半開玩笑地囑咐,‘這都是給各位的親戚送菜,都好好整’陳飛回憶道
從清晨到深夜,陳飛和志愿者們裹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幾乎一刻未停吃飯時他們就地匆匆解決,有人干脆站著扒拉兩口,陳飛沒有聽到一位隊員抱怨汗水順著脊背淌下,太陽落山時還沒有干,冷風一吹,后背都是涼的
流水線的唯一一次靜止,是需要等候新一批的包裝箱運到趁著這工夫,有人側躺在紙殼箱上休息,有人窩在手推車里打個盹
一張愛心紙條的接力漂流
4月12日凌晨,所有蔬菜打包完成它們連同袋子里的小紙條,一同被裝載到貨車的冷藏廂,趁著夜色趕往遼漁集團大連灣新港碼頭在那里,它們將搭乘渤海瑪珠客滾船,跨越渤海海峽,抵達山東煙臺,再經高速公路前往上海
事實上,就在陳飛和志愿者們埋頭苦干的時候,渤海瑪珠客滾船大副王立波,就已經接到了這份特殊的任務——他將在4月12日和13日早上9點啟程,分別運送兩趟裝有物資的貨車。
王立波曾親自參與這艘船的建造,十分清楚如何安排客艙房間,如何保證安全,做好防疫但這次,他還要確保果蔬新鮮
為此,船上特意準備了800米長的電纜和充足的插頭,以便為冷鏈集裝箱提供電力保障王立波還專門加派了巡艙看護的人手,以免出現異常
4月12日清晨,新港碼頭天色陰沉,雨水落下,在甲板上聚成一個個水洼貨車從坡道上船時不斷打滑,王立波和薛成凝神指揮,衣服被雨水澆透早上9點,渤海瑪珠準時鳴笛,在綿密的雨絲中,向南駛去
按照慣例,開航后,王立波可以休息,但這次他卻坐不住,不時去車輛艙巡視這趟航程大約6個半小時,有的貨車司機說時間很短,不用充電但我們想,上海市民需要新鮮的蔬菜,所以總要親眼看看才放心
中華復興號船長李國江和船員們同樣如此。
作為亞洲噸位最大,裝載能力最強的智能客滾船,中華復興號同渤海瑪珠一樣,被專門指派承擔其中一趟運送任務李國江向公司申請,提前準備了1000米長的電纜,船上80個三孔插座,足夠所有貨車使用在6小時的航程中,船員基本沒有休息,他們不斷巡視,查看冷鏈集裝箱的溫度是否有變,以確保蔬菜足夠新鮮
4月13日凌晨2時許,中華復興號靠岸煙臺港港口燈火閃爍,煙臺交警已在碼頭等待,接下來將由他們開路,將貨車護送至高速公路那里是貨車司機們的主陣地為了跑好這一棒接力,他們披著夜色進發
煙臺到上海,全程將近900公里作為一名慢性病患者,以往跑這么遠,駕駛員高天宇會在中途休息三四個小時但這一次,他和車隊其他司機一樣,全程只簡單休息了兩次,每次不超過一小時,時不時還要查看冷藏箱,看溫度是否保持在3℃—5℃
防護服從未脫下,最終,車隊于當晚7點多抵達上海很累,但很值高天宇說
200多噸物資的遷徙之路
以湖北襄陽為起點,一支由20輛大貨車組成的車隊,向上海疾馳。
高速公路接續牽手,拉出一條近1100公里長的橫向通道,200多噸蔬菜和各類米,面等物資被分載著流動其上,要在十余個小時里完成遷徙。徐雷后續將負責京東集團各日常運營,繼續向劉強東匯報,而劉強東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年輕領軍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中。
一些細節顯示出這支車隊的不同尋常車窗緊閉,大紅色的‘襄’‘滬’幫助,同心抗疫條幅在風里鋪開最重要的是,它還有一輛引導車,里面坐著來自襄陽市交通運輸局,交警大隊,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和兩名司機
一部部對講機仿佛無形的大手,把引導車和貨車車隊緊緊串聯在一起每一道轉彎,每一個埡口,伴伴隨著無線電流聲,向左行駛或者進服務區的精準提示在車廂中響起
從下午兩點半跑到天黑透,路燈拉出長長的影子,在車窗外飛一樣閃過來自襄陽市疾控中心的周斌,就坐在引導車里
4月9日晚9點過,他隨同運送第一批物資的車隊去往上海。此前,經過與襄陽市衛健委專家們商議,他定下了這趟行程的防疫方
案其中,最重要且最根本的,就是盡量減少下車,減少跟外界接觸的機會
襄陽交警大隊的王文舉還記得出發前領導的囑咐,要把司機們圓滿地帶出去,再圓滿帶回來,沒想到,挑戰比他想象得還要大。。
30℃的天氣里,即使開著空調,司機孫有軍還是被車門把手燙了一下他在第二批赴滬車隊的第三輛車上,500箱口罩塞滿了12米長的車廂
坐在副駕駛位上的是宋哲,他跟孫有軍相識已有五六年盡管車隊由當地政府招募,但司機們大多是熟人一個拉一個,互相介紹而來起初,兩人也猶豫過,去一趟,行程碼就要帶星,路上多少也有些不便,更何況回去還要隔離14天但很快,他們就把這些顧慮碾滅:聯保聯供不能斷,能盡一份力就是好的
離上海越來越近了車隊到達上海市區100多公里外的最后一個服務區時,已經是次日凌晨四五點根據防疫方案,所有人必須在此地,按照醫務人員的二級防護標準穿上防護服,戴上N95口罩,面屏,頭套,手套,鞋套,把自己包裹嚴實
這是孫有軍第一次穿防護服坐在昏暗的駕駛室里,他認真地自拍了一張,紀念這趟特殊的長途
盡管每輛車都配備了充足的食物和飲用水,但司機陳紅兵說,自從穿上防護服,大家就盡量約束飲食,多一塊的水果也不敢吃,有時渴得不行,也多是小抿一口,一瓶水一天都喝不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穿上了尿不濕
天亮了,跟著當地開路的警車進入市中心,兩旁的道路越來越寬闊平坦這是周斌第一次來上海,但眼前全然不是電視里常常出現的熱鬧景象沒有繁忙的車流,沒有穿梭的人潮,只有建筑端正,沉默地站在那里,等待整個城市再次重啟
錢不要,菜照送
山東臨沂蘭陵縣是蔬菜生產大縣,素有山東南菜園之稱,常年承擔著上海地區60%以上的蔬菜供應任務3月底,他們接到一份急單——上海市閔行區要采購20萬斤蔬菜,需即刻啟程
當時我們裝不出這么多,只能提供4萬斤考慮到是為了保障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們就想著額外再贈送6萬斤粗加工的白菜蘭陵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回憶道,當晚,領導再次決定,‘錢不要了,菜照送
但運輸卻成了一個難題自3月下旬開始,蘭陵縣向上海運送的蔬菜總量便有所減少,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司機
最終,這趟運送任務,落在了榮慶物流寶山運轉中心駕駛員周信銀和他的同事們身上周信銀老家在蘭陵,平時在上海市內跑運輸這次,他們要空著車從上海跑到蘭陵,再將蔬菜運回上海
八方的支援還在源源而來4月12日上午11時,在新疆西南部的喀什地區,路邊的白楊樹葉在風中颯颯作響,一輛大貨車正整裝待發
司機吳成林和妻子鄭玉紅坐在駕駛樓里,身后車廂里是滿滿當當的物資,那是由喀什市慈善會牽頭,向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募集而來的整整8000箱牛奶馕。
這是一場穿越5000多公里的愛心回饋新疆并不在商務部組織的聯保聯供機制名單中,但對于上海,他們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愫
上海對口援建了我們喀什的四個縣,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4月初以來,喀什市慈善會副會長廉月友始終密切關注著上海疫情走勢,雖然相距遙遠,但我們也想盡己所能地幫助上海
在他的號召下,短短幾天時間,上百人參與了支援上海抗擊疫情的捐贈接龍。
物資有了,運輸又成了大問題路途遙遠漫長,最常用的鐵路運輸不能實現點對點投送疫情之下,愿意跑上海的司機也不多正在廉月友焦頭爛額的時候,剛拉完上一趟活,正在喀什休整的吳成林看到了招募司機的消息略一思索,他主動攬了下來
我想得比較簡單,這是相互理解的事一時找不到車,那我就去送吧畢竟,每天關注上海疫情,我心里也很著急他沒有多要運費,除去油費,幾乎不剩什么鄭玉紅理解丈夫的善心,也愿意陪他跑這一趟
掛上滬喀同氣連枝,同心戰‘疫’守滬的橫幅,方向盤一抹,大車駛進了高速路每跑3個多小時,夫妻倆會休息20分鐘,之后繼續趕路就這樣,每天簡單吃兩頓,跑到晚上10點找地方休息,第二天一早追著晨星又出發
車是夫妻倆的第二個家,一年12個月,他們有10個月在車上度過每年上半年,吳成林和妻子從北京南下廣東,再返回北京及周邊下半年,新疆的瓜果梨桃陸續成熟,他就在北京新發地和新疆間往返從北到南,他一趟就能看盡四季,從北方的沙漠,雪山和駱駝,到南方的柳綠花紅,路上都是好風景
這趟路風景依舊,但夫妻倆無心觀賞他們知道,有人在等待4月19日上午11時,風塵仆仆的大車終于駛進了上海街頭歷時7天,這車散發著奶香的新疆特產,被鄭重移交給浦東新區洋涇街道辦事處
在夫妻倆的大車后面,仍有載著來自新疆援滬物資的卡車車隊,接續駛向這里。
恩人與回家
對于孟童兩口子來說,接了這單去上海的活兒,就是押上了一家人的生計,我們就是靠車吃飯的,眼下好多老板一聽你去過上海,就不會再喊你拉貨但我們又想趁著年輕,為上海做點兒什么
4月12日凌晨6點多,他和妻子瞞著家人,拉著33噸的面粉,掛面,從新鄉出發了帶著幫助別人的使命感,近千公里的路,他們跑得飛快可是,通行證有日期限制,核酸證明也在行程中過期,卸完貨的夫婦倆只得沿著高速碰運氣,在一次次勸返中,尋找下一個停靠地
同樣滯留在路上居車隔離的司機中,還有來自安徽的楊俊武日前,他從浙江湖州出發,為上海浦東世博方艙醫院運送物資這并不是他第一次參與抗疫,2021年底,紹興出現疫情,熱心腸的他也奔波在輸血一線不管掙多少,總覺得為這個國家做一份貢獻,干得也有勁
差不多同一時間,在上海市奉賢區一所加油站附近,貨車司機鄧名和其他幾個滯留的司機正忙著生火做飯。
我的行程卡帶星號,回不去浙江他們向當地政府求助,很快便收到一批物資,幾人在路邊用磚塊壘起簡易灶臺,架起鍋炒菜鄧名拍下遼寧車隊疾馳而過的身影,對于他來說,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
日前,楊俊武終于踏上歸途,但由于行程卡帶星,他跑到安徽廣德下高速,又被隔離在了老318國道上當地民警很照顧楊俊武,讓他注意安全,還幫他燒開水有時,附近的醫護人員會把自己的盒飯拿給司機們吃
日前,鄧名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搭伙吃飯的司機們都已各自散去,有的回家隔離,而他因為持有通行證,還留在上海,繼續提供物流服務。
曾被他拍下疾馳而過身影的遼寧車隊,也已經抵達家鄉,開始集中隔離在旺宇車隊隊長董曉宇的記憶里,這段回程與眾不同路過天津時,我在最前面領頭,兩臺小轎車超車過去,司機一直按喇叭,接著他們把車窗撂下來,豎起了大拇指到遼寧之后也是,不少汽車司機按喇叭點贊,或者搖下窗戶沖我們豎大拇指
這或許是志愿者們親手打包的援滬蔬菜之一,即將走上一位普通市民的餐桌那15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就此終于有了意義
A10—A11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左琳 徐楊 趙敏 劉逸鵬 實習生 叢之翔 周婕妤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