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全球每年因為收割水稻會帶來約一億噸的稻殼廢料,而根據日本廣島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這些貌不驚人的副產物,可能將會成為電視屏幕的重要原材料。
目前,來自日本廣島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實現了以稻殼這種植物原料,合成出了多孔質硅,并生產出了量子點LED燈的技術。。
視頻
根據消息顯示,該技術通過將稻殼進行過酸與燃燒處理的方式,提取出二氧化硅,再將二氧化硅與鎂粉混合,加熱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獲得多孔質的硅粉末。據介紹,植物照明正朝著專業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但LED植物照明優質廠商主要集中在國外,國內廠商的布局力度并不是十分明顯。
之后,只需將這種多孔質硅通過酸處理微小化,再用烴基置換表面的氫,即可生產出分散性,耐久性皆有所提升,并有著21%發光效率的硅量子點。
使用這種硅量子點生產的LED尺寸為2*2cm,發光面積為4c㎡,發光面積是市面上LED點發光的40倍。
與目前量子點LED燈生產中常需涉及鎘,鉛等重金屬不同,這種量子點LED燈的生產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廉,環保,并可用于甘蔗等同樣含有二氧化硅的植物。這一方面是國內植物照明行業正處于發展初期,產品仍以低端產品出口為主;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國內植物工廠存在投入產出比低,輸出產品價格昂貴等問題,而這也成為LED企業發展植物照明的主要障礙。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4888.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