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和空氣打交道的張瑞芹:我有一個藍天白云夢
窗外就是綻放的櫻花,張瑞芹卻無暇欣賞,她正在實驗室里指導學生進行大氣采樣數據分析忙碌中,她轉向記者:空氣沒有邊界,我們的研究也沒有止境
出生于1965年的張瑞芹,系鄭州大學教授,民建河南省委會農業與資源環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她目前擔任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河南省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能源與環境國際聯合實驗室和河南科技智庫能源與環境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幾乎每一天都在和數據分析打交道
2004年,參與‘中原院士行’的唐孝炎院士在調研中提出河南應建立一所大氣環境研究實驗室,彌補大氣污染防治研究領域的空白說到與空氣打交道,張瑞芹笑著說自己是被逼上船,但她又笑稱不負所愿,對研究成果的應用較為滿意
決定要干,就不能退縮當時,從場地,資金到人才,面對諸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張瑞芹從零開始,四處奔走,擔負起了組建實驗室的任務
從2007年成功組建鄭州市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到2010年成立河南省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再到2012年河南省能源與環境國家聯合實驗室獲批,張瑞芹帶領團隊在大氣污染,能源與環境影響,資源與減排技術研發方面形成了優勢研究領域這些研究為地方政府在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節能減排政策規劃制定方面提供技術支撐,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高新服務河南省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也成長為大氣環境研究的一流實驗室,在全國同類實驗室中居于前列
2007年只有一臺PM2.5采樣儀,現在已擁有40余臺套大氣環境物理化學與氣象綜合觀測體系,環境大數據和空氣質量模式模擬張瑞芹說,十多年里,實驗室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作用,從PM2.5成因分析到臭氧檢測,從環保大數據到區域協同治理,再到大氣環境全鏈條檢測,見證了河南大氣污染治理發展全過程
她特別舉例說,以減少中原城市群重污染天氣,改善空氣質量為目標的中原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項目,為中原城市群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管控和重污染預報預警及評估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項目實施期間,2016年至2021年河南省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優良天數從60.5%上升至70.1%,重污染天數從30天減少至13天,2021年,鄭州市成功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污染城市后20名
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張瑞芹表示,科研可以提升地區解決大氣污染問題能力,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關鍵支撐但是,科研只是環境治理的一部分因此,她也呼吁生產者提高責任心和專業水平,做到達標排放,普通大眾培養節能節約,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意識,政府強化監督與治理每個人都是環保一份子
生活中只要有機會,張瑞芹就會向民眾普及環保常識比如提醒加油站工作人員規范操作,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指導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存放等,積極履行一份子責任
從最初迎難而上,到如今成績斐然,張瑞芹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和教學目前,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的指導下,她和團隊正在開展河南省能源革命戰略研究項目,以期為河南省能源結構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供合理化方案建議
在‘藍天白云夢’的實現過程中,會遇到諸多挑戰張瑞芹說,只要不停地追逐,我們期待的山清水秀定能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