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時,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34歲的張飛躍和29歲的于學磊躺在床上進行著造血干細胞采集,這兩位來自秦皇島的志愿者同時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北省第576,57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我們倆比雙胞胎還要親
希望他能夠克服困難,早日康復,雖然我們兩個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面,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有血緣關系的兄弟,我們倆比雙胞胎還要親在談到受捐者時,張飛躍這樣說道張飛躍在幾年前的一次獻血中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在此之后,他開始系統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
張飛躍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李沖妹妹說。 張漢楓攝
順利通過高分辨檢測和體檢后,張飛躍來到石家莊進行捐獻前的準備,一想到患者正在移植倉里焦急地等著,就覺得自己挨兩針也是值得的與其他捐獻者不同的是,張飛躍的造血干細胞采集進行了兩天,16日,張飛躍已經進行了一次采集,但由于受捐者體格較大,所需造血干細胞懸液數量大,張飛躍需要在今天繼續采集造血干細胞,不管采集幾次,這都是我的責任,患者的情況非常危急,我只希望他能夠盡快進行移植張飛躍覺得大多數普通人一生都很難有機會幫助別人,而他也表示這次的捐獻給自己平淡的人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采訪結束后,張飛躍已經熱淚盈眶,他坦言自己是個不善言辭,感性又熱心的技術宅通過這次經歷,日后他將帶動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
張飛躍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自己孩子的經歷使我更加感同身受
29歲的于學磊是一名自由職業者,談到此次的捐獻,樸實的于學磊說:沒想太多,知道能救人我就答應了。“捐獻造血干細胞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回紹興后,我也要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就如姐姐說的一樣,多一個人加入,等待的病人就多一份重生的希望。。
于學磊在23歲的一次獻血中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當時看到路邊有一輛獻血車,也沒想什么,就去獻了獻血結束后,工作人員向其介紹捐獻造血干細胞相關知識,問他要不要留下血樣,于學磊一口答應
于學磊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張漢楓攝
如今的于學磊已經成為了一名4歲孩子的父親,2021年10月份他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談到當時的心情,于學磊說了四個字:非常激動從加入中華骨髓庫到此次的捐獻,于學磊說自己沒想太多,救人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并不需要太多理由
于學磊和他的家人。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天陪同于學磊一起來捐獻的是他的妻子和4歲的兒子,我兒子4歲了,但是走路一直不太好,這次捐獻結束后我會帶他到石家莊的醫院看看因為自己兒子生病的經歷,于學磊對于生命有不同的感悟,大家都不容易,我非常愿意積極地去幫助別人于學磊并沒有因為生活的壓力而變得沮喪,相反他的臉上充滿著笑容和對生活樂觀的態度談到受捐者時,于學磊說:祝愿受捐者早日康復,脫離病魔的困擾,身體康復以后能夠繼續回報社會
河北省第576,57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飛躍和于學磊。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您的大愛善舉給我的兒子帶來了第二次生命,我們素昧平生,但卻永遠不會忘記有您這樣一個可敬可愛的人孩子的母親一直問我您是誰,是您拯救了我的家庭,感謝您所做的一切這兩封感謝信是受捐者寫給張飛躍和于學磊的,而此時,他們的造血干細胞懸液將會被送往患者所在的醫院,為他們帶去生的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2172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