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價格飆升近20倍。
“息寧reg;這款藥之前50元/盒左右,現在因默沙東生產環節原因,中間渠道囤貨抬價等,看京東等網購價格已經飆漲至980元/盒,這是一款帕金森常備藥,缺貨漲價對患者影響非常大,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一位醫藥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對于何時能夠恢復供應等問題,默沙東中國方面向財聯社記者回應道:“目前正在和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努力盡早恢復息寧reg;在中國市場的正常供應,滿足廣大患者的用藥需求;建議正在使用息寧reg;的患者盡早咨詢醫療專業人士,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帶量采購下進口藥盈利空間壓縮 跨國藥企或選擇性供貨
對于供貨不足的具體原因,默沙東方面未作回應。一位醫藥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具體原因暫未了解到,消息面上是受到疫情影響,原料斷供。資料顯示,息寧reg;是緩解和治療帕金森癥狀的主要藥物之一,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復合制劑,被多數患者視為長期藥物。
就市場傳言該藥物是否停產,財聯社記者以患者身份致電總代理方歐加隆,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表示:“目前沒有接到停產的通知。”
事實上,不僅是默沙東息寧reg;斷貨,近年來拜耳“倍泰龍”、羅氏乳腺癌用藥赫賽汀以及輝瑞“賽德薩”等均進口藥都在中國出現過斷供或是供貨不足的情況,給出的理由均是“生產環節原因”。
跨國藥企頻頻斷供背后,也有分析認為與“4+7”帶量采購不無關聯。據悉,帶量采購在壓縮仿制藥價格“水分”的同時,也在劍指維持高價的專利過期的外資原研藥,試圖加速原研藥“專利懸崖”在中國的到來。
記者注意到,隨著中標原研藥“吉非替尼片”“福辛普利鈉片”等降價,眾多未中標的進口藥也采取降價的方式來“力保”帶量采購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諸如禮來主動申請下調其在浙江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的價格,諾華的伊馬替尼在上海等多地降價等。而在供貨較為緊缺下,部分跨國藥企便開始在部分地區選擇性供貨,以追求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不過,上述醫藥分析人士對該類觀點予以駁斥,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受疫情影響,原料斷供。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此次息寧reg;大面積缺貨,上述醫藥人士表示不乏中間商囤貨抬價現象。
本土藥企能否補位?
多位醫生公開表示芬蘭奧立安旗下達靈復、羅氏旗下美多芭(多巴絲肼片)以及西萊美(復方卡比多巴片)可一定程度上根據醫生治療方案替代息寧reg;。其中,新華制藥(行情000756,診股)(000756.SZ)正在開展羅氏美多芭項目,今年7月份表示即將開始商業化供應。
國內來看,目前,恒瑞醫藥(600276.SH)正在研發的新型復方緩釋膠囊HRG2010膠囊,擬用于帕金森病治療,于近期開展臨床試驗。此外,恒瑞醫藥、綠葉制藥(02186.HK)、翰宇藥業(行情300199,診股)(300199.SZ)、康弘藥業(行情002773,診股)(002773.SZ)以及紅日藥業(行情300026,診股)(300026.SZ)等藥企旗下用于治療帕金森的相關藥物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已注冊上市。
此外,資料顯示,國內在帕金森藥物上的研發藥企還有新旭生計、英科新創、北京中原恒康生物、東陽光藥、江蘇康緣、石家莊以嶺、浙江春禾醫藥、中科院藥物所等,多處于臨床I期;東誠藥業(行情002675,診股)(002675.SZ)2018年也與韓國DCB公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成為診斷帕金森病核素藥物FP-CIT的獨家代理商。
據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近日發布的報告,中國帕金森患者人數接近300萬,占全球患者的一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歐美國家60歲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達到1%,80歲以上超過4%,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7%,未來我國帕金森病患病人數到2030年將達到500萬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new/15784.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