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共西溪》
“一曲溪流一曲煙,今昔何夕家國情。”
在柔美的江南水鄉,濕地美景中,一場千年前的絕美宋風浪漫愛戀在此上演。光影與音樂交織,傳統戲曲與仿真機械技術碰撞,因地制宜的設計,將“宋之蘇武”洪皓的故事穿越歷史進行連結,創造出這場獨特的沉浸式實景大戲。
今天,在美麗的星月夜,穿越歷史長河,透過永恒之水,我們邀您“今夕共西溪”......
第一設計為您精彩呈現!
01大戲上演 | 西溪里的美麗傳說
西溪,自古即是鐘靈毓秀之地。納天地靈氣而育英才,人才輩出而成望族。西溪望族,以洪氏為最盛。“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說的便是洪氏家族。
洪氏父子畫像
南宋年間,西溪洪府首任家主洪皓奉命出使金國,而此時家中,兒女尚幼,妻子體弱多病。家與國的抉擇間,洪皓還是毅然選擇作別家人,北上出使。被困在金國的十五年,洪皓無衣無食,溫飽難求,唯有對家國的忠貞、對故土的依戀、對自身的操守支撐著他在這種近乎身陷囹圄的人生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使命。
《今夕共西溪》便是以他的故事為藍本,講述洪皓夫妻二人在“家國情懷”下相望、相戀的一段“偉大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今年5月,《今夕共西溪》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洪園正式上演。
《今夕共西溪》作為浙江省“四十百千”文旅重大項目和 “杭州文旅金名片”重點培育項目,總投資1.5億元,以“保護、傳承、弘揚杭州、西溪濕地的文化歷史、民俗非遺”為定位,目的是打造“中國自然保護地文化保護傳承示范項目、中國文化復興示范項目、中國文旅融合示范項目”的典范。
02首創跨界 | 一園故事,兩段人生
這是一出在兩個時空里共同開展的家國故事。于是主創團隊合理規劃西溪現有地域、建筑與文化等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西溪濕地本身的優勢,在表演形式上獨辟蹊徑,打造出全新的雙路線行進式室內+室外實景劇,花海、長橋和洪府,講述沈氏的一生;在長廊、庭院和劇場里上演洪皓的故事,最終,在荷花池和雙層橋會合。每一出、每一幕都因地制宜。
對于舞臺的創作,主創團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重在一個“創”字。“首創生態濕地演出劇場”、“首創雙動線,室內+室外實景大戲”、“首創戶外全息聲實景劇場”、“首創多個機械、舞美藝術裝置”……多種“首創”演出形式讓《今夕共西溪》在開演前就獲得了大量的關注。
《今夕共西溪》觀演路線圖 來源:今夕共西溪
A:沈氏線
花海
中秋盛景,圓月高掛,花海璀璨。
沈氏帶著小兒洪適在火柿樹下等著丈夫共度中秋,但丈夫歸來,手中卻多了出使節杖。這節杖意味著家國天下,意味著就此分離。
花海 來源:今夕共西溪
花海中,光束的交織變幻打造出“無風自動搖”的視覺效果,將音樂賦予了視覺形態。
設計師使用可在水中升降的云雨裝置打造舞臺,飄渺的水霧柔和了燈光,把觀眾視覺焦點吸引在舞者身上。舞者在花海中起舞,演繹出年輕的洪皓和沈氏相知相愛的情形,在水霧和光影的作用下,讓觀眾體會到那種純真的美好。
長橋
一葉烏篷船,載著沈氏的思念和小兒的不解。洪皓出使金國已有五載,日復一日,兒子已經厭倦了等待,沈氏卻仍在固執地等待。
長橋 來源:今夕共西溪
月光粼粼,樹影婆娑,踩著氤氳的水汽,一排身著傳統古典服飾的妙齡少女打著油紙傘在橋頭翩然起舞。
長橋
長橋之上,光影變換,設計師選取荷葉、蓮花、油紙傘等江南水鄉意象,打造沉浸式視覺效果的同時,融入自然。婉轉的吟哦與絢爛的燈光交相呼應,給夜晚的西溪平添一絲風情……
長橋 來源:今夕共西溪
沈氏乘船出場時,全場的燈光暗淡下來,僅有幾盞河燈漂浮在水面上,照出烏篷船淡淡的輪廓,無需過多的修飾,卻將沈氏等待丈夫時寂寞卻堅定的心意展現地淋漓盡致。
長橋 來源:今夕共西溪
長橋
洪府
十年,洪皓終于要在這個中秋回到家鄉。
府門已經燈籠高掛,賓客盈門,然而,一封書信,卻將這幻想打破……
洪府 來源:今夕共西溪
舞臺就設立在西溪景區洪府大門前。為了讓呈現出的視覺效果更為生動,加強洪府在整個舞臺的空間關系,以及滿足視覺變化的需求,投影儀在這個場景里起到不小的作用。
洪府 來源:今夕共西溪
設計師以洪府建筑本體為背景,在建筑上投影出洪府籌備中秋宴的場景,渲染出沈氏在這個中秋之夜,從滿心歡喜迎接丈夫歸家,到接到書信后失望、神傷的情感變化。
洪府 來源:今夕共西溪
在這個部分,情緒情感的表達是舞臺燈光設計的重點,在光影、音樂的烘托下,演員與觀眾建立起情感的鏈接,讓觀眾感受到更多的代入感和互動性。
B:洪皓線
長廊
中秋團圓,圓月高懸,然后對洪皓卻是離別。
他即將今日出使金國,揮別他的家鄉與江南,把對妻兒的思念不舍深深埋下,大丈夫家國難兩全,待重整舊山河,便可歸家。
長廊 來源:今夕共西溪
洪皓在這里,與家人們辭行,獨自踏上出使金國的路途。為烘托洪皓的離別難舍之情,這一部分沒有復雜的燈光效果,只是將分別時的環境投影在長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員身上,體味主人公的惜別之情。
告別年輕的妻子,洪皓轉身,白鷺展翅,他們都將要前往遠方,不知何時是歸期。
長廊
冷山
十年,苦熬十年,洪皓遇到金國大赦,可以歸家了。
就在他離開的那一刻,聽到了太后吟唱的滿江紅……國母未歸,岳家軍在外廝殺,洪皓可能貪這一時的安寧?但他也離家十年,不知今夕何夕,思念無處安放……
該走還是該留啊?這是他這一生最難的抉擇。
冷山 來源:今夕共西溪
這一部分展現了強烈的情緒沖突,建筑投影功不可沒。利用大面積的建筑投影,將主人公洪皓內心的糾結,對家國兩難全的憤懣,實體化地呈現出來,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情感上的共鳴。
冷山
學堂
洪皓看到戰亂讓這土地滿目瘡痍,他恨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亂世當道,書生該如何?這手中的筆可當刀劍,這詩篇文字可安戰亂?
學堂 來源:今夕共西溪
洪皓出使金國期間,主動教授金國的普通子弟讀書。他靠著自己的記憶,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抄寫在樺樹皮上,這也是有名的“樺葉四書“典故的由來。
這一部分的演出使用了可升降、旋轉、移動、雙面成像的透明屏,營造學堂的氛圍,使得舞臺場景更加真實,也將主人公獨處金國的孤寂、對天下蒼生的憐憫、和對自己不能平復這亂世的憤懣等情感擴大化,用強烈的情緒沖擊和氣氛渲染,給觀眾帶來巨大的情感和精神沖擊。
學堂
C:大戲:歸家
十五年,洪皓終于回到大宋,然而沈氏與他,早已天人兩隔。
他無法原諒自己,兒子洪適也無法原諒父親,他唯一的安慰,只有在夢中與沈氏相見。
大戲:歸家
至此,兩條線路的游客都匯聚到一起。坐上設計師專為西溪創新性打造出的可360度旋轉的古建觀眾席,觀看這場歸家的大戲。
這是演員、技術、特效用的最多的一個場景,引導著觀眾跟隨洪皓的思緒,夢回與沈氏大婚的那一天。
大戲:歸家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演員在荷葉臺上起舞的場景。內置燈具照亮一個個荷葉形狀的舞臺,再使用投光燈照亮演員的身姿,仿佛西溪上的荷花也在歡慶洪皓來之不易的歸家。
大戲:歸家 來源:今夕共西溪
大戲:歸家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