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在構建群體免疫、預防疾病反彈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香港中華醫學會致力參與社區疫苗的教育推廣,在新冠疫情期間深入民居,為長者作醫療評估以及疫苗接種服務。為增進本地醫護人員對疫苗接種指引,香港中華醫學會早前成立疫苗接種咨詢委員會,發出香港首個成人及青少年疫苗建議摘要,提出八大疫苗接種建議。此外,香港中華醫學會早前向各界尋求幫助,得到不同捐助者捐助疫苗,向高危人群或合資格人士提供三款疫苗,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佐劑疫苗、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有助進一步推進公共衛生防線。
香港首個成人及青少年疫苗建議摘要
醫學界持續研發疫苗,以預防疾病爆發,包括天花、百日咳、小兒麻痹癥、麻疹、水痘、人類乳頭瘤病毒、腦膜炎雙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成功研發疫苗后,這些疾病發病率得以顯著降低,其中極高傳染性的天花,在18世紀后研發出牛痘疫苗,從而徹底遏止了天花的感染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于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病已經在地球根除。突顯疫苗在群體免疫方面的重要性。
疫苗除預防傳染病爆發外,對個別人士可有生死之別:嬰幼兒、長者,免疫力低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為體弱社群,病毒細菌感染的機會較高、較嚴重,感染后引致并發癥和死亡的風險亦較高。
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呼吸系統科專科陳真光醫生指出,“本港自50年代起已為嬰兒及小童提供防疫注射服務,經過不斷檢討及更新,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已經十分完善。為進一步守護全民健康,提高市民對疫苗接種益處的認識并鼓勵家庭醫生積極推廣疫苗接種,學會設計首份精簡的成人及青少年疫苗接種指南,以方便家庭醫生參考”
香港中華醫學會疫苗接種咨詢委員會按照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及三個國際認何指引,總括八個疫苗接種建議,包括季節性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百日咳、呼吸道合胞病毒、帶狀皰疹、人類乳頭瘤病毒及腦膜炎球菌。
陳醫生指出:“目前香港的五大疫苗接種計劃涵蓋季節性流感、肺炎球菌、新冠肺炎、百日咳及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但科學的進步和疫苗的研發可持續影響接種的對象。另有三款疫苗未納入計劃,包括帶狀皰疹、腦膜炎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同樣值得關注。”
為進一步鞏固公共衛生防線,香港中華醫學會早前向各界尋求幫助,得到不同捐助者捐助疫苗,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佐劑疫苗、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
香港中華醫學會為有需要人士在港社區可免費接種疫苗
香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兒科專科楊超發醫生表示:”為鼓勵社會上的弱勢及高危人士跟隨疫苗接種建議,接種相關疫苗,提升自身保護,香港中華醫學會于早前竭力向各界尋求幫助,得到不同捐助者捐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佐劑疫苗、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并將疫苗運送到樂善堂,以便有需要人士在社區可免費接種疫苗。”
圖為香港中華醫學會及朱亮之先生,早前捐贈支票給九龍樂善堂
陳真光醫生,楊超發醫生,關日華醫生,吳振江醫生,許建名醫生提醒,每款疫苗都有其成效及可能出現副作用,市民如有問題,應向主診醫生查詢,并因應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疫苗接種。
這些疫苗知識,你知道嗎?
一: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
醫學界目前已知HPV有200多種種類,感染途徑主要是由體液或性器官接觸傳染,大約有14種為致癌性,當中HPV16及HPV18為導致全世界HPV相關癌癥的主要型號。
香港中華醫學會理事、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關日華醫生指,不論男女,幾乎所有人一生中都有機會感染HPV。雖然身體免疫系統能夠自動幫忙清除大部分的HPV病毒,但若持續感HPV,最后或可能導致癌癥。關醫生引述研究指出,HPV感染率在25至29歲的年輕族群中最高。全球15歲或以上男士中,接近三分之一感染至少一種HPV,五分之一感染至少一種高危致癌型HPV。大部分感染者沒有明顯癥狀,但可能導致長期后遺癥,甚至死亡。因此,男士感染HPV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為預防HPV感染及相關癌癥,政府自2019/20學年起為小學五年級女生提供“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的免費接種計劃,并于下學年接種第二劑。關醫生指出,父母可選擇為男童接種以獲得個人保護,并可以向家庭醫生咨詢相關利弊。根據國際建議,HPV疫苗接種最佳時間為首次性行為之前,通常建議11至12歲青少年接種,以更好地預防HPV感染及其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
二:肺炎球菌/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是本港最常見引致肺炎的細菌,目前已發現100多種肺炎球菌血清型。此細菌可以造成多種疾病,包括鼻竇炎、中耳炎及肺炎等,更嚴重的感染被統稱為入侵性肺炎球菌疾病,可以引致腦膜炎和入血感染。當中幼童、長者、免疫力低下人士、長期病患者等為高危人士,他們一旦不幸感染,可能會出現并發癥,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香港中華醫學會理事、呼吸系統專科許建名醫生指出,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發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40年前面世的多糖疫苗(PPV),PPV能夠激活免疫細胞以及制造抗體,但免疫反應不能再被加強,而且有機會消耗記憶細胞。因此,一直只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接種,而且需要五年后再度接種。
第二階段,為了21世紀初,成功研發的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PCV大大擴闊了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應用,它除了可以激活免疫細胞及制造抗體以外,一旦再接種,也能夠加強免疫反應,激活記憶細胞。因此,免疫記憶是持久的,而且可接種PCV的人士不用限制于65歲以上,任何年齡都能夠接種。
許醫生續指,結合疫苗(PCV)價數越高,代表所覆蓋的血清型便越多。由最初的7價結合疫苗演變到13價,到去年新增的15價及20價結合疫苗,均被多國納入接種建議。由于結合疫苗的免疫功記憶是持久的,結合疫苗于早年已成為香港兒童疫苗接種計劃的一份子。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去年建議由13價改為15價,因其對血清3型肺炎球菌的免疫反應較高,更有助預防由該血清型引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
不過,成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前,應考慮個人需要,例如:到外地旅游或旅居,便需要留意當地流行的血清型,再選擇合適的疫苗接種,并非只限于血清3型的保護。根據部分國家建議,會將20價疫苗列為首選接種,或共同認可20價或15價,但后者需要一年后再接種23價多糖疫苗,以覆蓋更全面血清型保護。
香港中華醫學會疫苗接種咨詢委員會呼吁,高風險人士宜及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尤其是長者,建議可以接種一劑20價結合疫苗,或15價結合疫苗,后者其后一年再接種23價多糖疫苗。如果需要使用政府資助,則必須接種15價結合疫苗以及23價多糖疫苗。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
RSV是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RNA)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經患者的飛沫、分泌物或透過受污染的手、食具或物件被感染。其中60歲或以上長者,特別是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哮喘、心臟病及慢阻肺病,免疫系統不健全人士、居住在安老院舍及療養院的長者,以及幼兒均為高風險感染群組。
由于RSV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可透過家庭之間或在安老院舍中快速傳播。香港中華醫學會理事、呼吸系統科專科吳振江醫生指出,感染RSV后,病征或會與流感、新冠、感冒相似,主要療法為紓緩性治療,暫時沒有針對RSV病毒的藥物。
倘若高危人士,例如長者及患有長期病患者感染RSV后,更容易出現并發癥。研究顯示,約80%高危人士感染RSV后,可出現一種或多種嚴重病征及并發癥,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氣管炎、肺炎、加劇心臟衰竭、呼吸衰竭、脫水,死亡。本港亦有多項研究指出,長者感染RSV后,在院內的死亡率大約7至16.2%,較感染甲型流感的致命率更高。
盡管RSV病毒早于20世紀50年代已被發現,但直至2023年,醫學界才成功研發至少兩款安全、有效預防RSV疫苗。有研究顯示,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在接種RSV疫苗后,疫苗效力可達八成或以上,而且可以預防因RSV引起的嚴重下呼吸道感染。此外,亦有疫苗可以予孕婦接種,預防嬰幼兒出生后因RSV而引起的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因此,接種RSV疫苗的主要目標群組為60歲以上之高危人士,以及32至36周懷孕期間孕婦。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5026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