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健康和壽命也得到了顯著改善。現代社會對于健康理念的追求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諸如運動、健身以及均衡飲食等科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以引導我們積極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全球肥胖問題的蔓延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據統計,全球肥胖人數已經超過10億。為了應對肥胖及相關代謝問題,人們嘗試了各種飲食干預手段,其中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受到了廣泛關注。
間歇性禁食一度備受追捧!
間歇性禁食在近年來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在科學研究領域也逐漸受到青睞。它不僅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減重方法,還被推崇為一種提升健康水平、優化身體機能的生活方式。
綠瘦營養顧問解釋道:“間歇性禁食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每日限時進食,即每天僅在8小時內進食,其余16小時保持禁食狀態;二是“5:2間歇性禁食”,即每周有5天正常飲食,其余2天減少熱量攝入;三是隔日禁食(ADF),即每隔一天進食一次。”
已有研究證實,禁食對于減重和延長動物壽命具有積極效果。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禁食具有改善代謝健康、預防或延緩年齡相關疾病以及抑制腫瘤生長等多種健康益處。
間歇性禁食“跌下神壇”?
然而,關于隔日禁食的益處和潛在風險仍存在爭議。
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為期11周的隔日進食可能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具體來說,ADF會改變膽固醇代謝途徑,抑制激活轉錄因子3的表達,從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因此,對于動脈粥樣硬化高危人群,采用ADF干預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盡管間歇性禁食在某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健康益處,但其適用性仍需謹慎評估。對于特定人群,如動脈粥樣硬化高危個體,不宜盲目采用ADF干預,以免產生不利影響。未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禁食的最佳實踐方法及其對健康的長期影響。
綠瘦:減重方法因人而異,應理性對待間歇性禁食
間歇性禁食作為一種減重手段,并不具有普遍適用性,頻繁間歇性禁食對身體健康不利,一般減重者應避免嘗試。
首先,對于廣大普通人群及肥胖者而言,其實際執行難度頗高。若僅在每周兩天內限制飲食,而在其余五天內放任食欲,總體能量攝入仍將超標,難以達到減重效果。此外,對于部分個體而言,長時間的禁食可能誘發饑餓感、營養失衡等健康問題,甚至產生更嚴重的生理反應。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吃飯時間一到,消化系統會自動分泌消化液。若此時不攝入食物,酸性消化液會積累并腐蝕胃腸內壁,導致疾病。因此,即使不吃飯,胃腸仍會工作,頻繁間歇性禁食對健康有害。
最后,極端間歇性禁食會導致肌肉量、骨密度顯著下降,并可能因能量平衡失衡而損害免疫力和腦部,出現眩暈惡心等癥狀。此時應立即停止間歇性禁食,否則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綠瘦營養顧問提醒:“減重的方法因個人肥胖原因而異。若因進食過量,需每餐減少食量并增加運動。若因前幾天飲食油膩導致腸胃負擔重,可適度輕間歇性禁食,讓身體得到休整。具體要看當天活動安排,靜態活動多則適當少吃,計劃出游或運動則需保證足夠能量攝入以防意外。”
間歇性禁食雖然流行,但并不適用于所有人。我們在選擇間歇性禁食前,應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并咨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確保身體狀況適合進行飲食調整。避免為了盲目追求快速瘦身或神奇效果而選擇間歇性禁食,而應將其作為輔助手段,結合合理飲食和鍛煉,實現健康和美麗的共存。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48743.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