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4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之“AI賦能醫學影像技術”專場上,專家學者建議,要“產、學、研、管”通力合作,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共同助力AI在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打造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AI+醫學影像技術 提升縣域醫療水平
AI輔助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提升各級醫院診療能力,尤其能夠幫助基層技師、醫生有效診療,激活縣域醫療價值。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技師專委會主任委員李真林介紹道,通過在線的AI云質控、遠程的AI圖像處理以及三維可視化技術,能夠突破地域限制,開展遠程醫療,幫助基層醫院完成以往難以獨立完成的診斷和治療任務。這一技術的應用為邊遠地區的居民提供了優質醫療資源,使其能夠“足不出鄉”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技師、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學會候任主委馬新武談到,AI賦能影像技術是融合創新發展,AI技術能夠利用自動和智能的方法,迅速精確的解析影像數據,從而得到詳盡的診斷報告,不僅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而且協助醫生正確地評估和預測病情。
馬新武認為,醫生和AI并非相互代替關系,更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共生關系。“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技術”具有創新性,醫生可以利用AI影像技術正確診斷評估患者病情,還可以根據AI影像技術結果的解讀為患者做出疾病治療方案和預后處理。
“人工智能+5G+互聯網等新技術,賦能醫學影像技術、影像檢查與診療的全流程,就可以在應對和解決基層遇到的設備、人才、能力水平、臨床經驗這些諸多挑戰時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高級工程師、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付海鴻說。
基層醫師可以在診間、在錄入患者的主訴和病史時,利用人工智能的臨床決策支持功能智能化、自動化地提出進一步醫學檢查建議,包括影像學檢查的建議,讓決策更加專業、精準、科學,持續提升醫務人員診療水平。
東軟醫療CEO武少杰認為,縣域醫療機構是我國分級診療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基層人才的缺乏、技術的缺失、水平的不統一是亟需解決的難題。醫療領域要加快推出全域人工智能應用,利用AI形成完善的臨床診斷和治療解決方案,全方位覆蓋患者整個醫療救治過程,使得操作門檻大幅下降,為基層醫院提升診療水平全面賦能。
“產、學、研、管”結合 加速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技師、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技師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余建明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要將“產、學、研、管”深度融合,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不斷提升精準化、人性化、便捷化,將人工智能真正的賦能醫學影像檢查技術。
現階段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提升人工智能的實用性和準確性十分重要。余建明認為,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疾病篩查和診斷時,要從臨床的實際需求出發,不僅要提升其影像學的系統知識,更需要多個學科、多個專業專家進行把關,提高建模標準,強化計算機對疾病識別和診斷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規避誤診漏診的風險。
“以臨床需求為根,解決患者問題為本,不斷創新是醫療設備發展的核心動力。”李真林說,通過推動國產醫療設備的自主研發和量產,加強與國際先進水平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實現醫療服務的普及、優質和高效。
東軟醫療CEO武少杰提到,國產醫療器械技術整體起步較晚,但創新技術在各個產線不斷突破,能為將來人工智能賦能基礎醫療、完善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強調,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國產品牌正憑借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醫療行業的創新發展是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而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智力引擎。李真林建議,加強培養醫工交叉復合型醫學影像人才可為醫工交叉注入強勁動力。為了推動醫學影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構建產教融合的平臺,大力培養醫工交叉的復合型醫學影像人才,助力提升醫療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臨床診療的效率和準確性。
AI賦能醫學影像技術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馬新武認為,構建AI影像診斷標準化體系,能夠縮小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對影像檢查結果解讀的差異,進一步提升圖像解讀的一致性,讓醫療服務更精準、更高效。另外,他建議,人工智能與醫療數字化的信息之間形成數據共享,促進醫院之間、平臺之間的信息交換,從而為醫療機構影像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提供有力的幫助。
“AI+5G+醫學影像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付海鴻說,相比傳統輔助診療手段,人工智能能夠持續提升臨床醫師、臨床技師、影像醫師的能力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充分保證患者在就診、檢查、診斷、轉診等方面更加精準、專業和高效。通過人工智能的賦能還可以從技術上保證影像檢查的同質化,助力檢查結果的互認。
加強AI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可以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和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大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AI技術的應用,可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我們需要研發更加智能化、可視化的高端醫療設備。這些設備通過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自動化的分析和診斷,輔助醫生快速識別疾病,提高診斷效率。特別是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這些設備的應用將有助于提升其診療水平,縮小與大型醫院的差距。希望以技術創新擁抱醫工結合,讓AI賦能醫學影像技術的明天更美好。”李真林說。(來源:人民網健康 穆彤彤)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4823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