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忘帶鑰匙?放東西總是找不到位置?來到廚房忘記了要干啥?系鞋帶、穿衣服這種熟悉的動作突然不會了?……這些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場景,往往是老年認知障礙的征兆。
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即阿爾茨海默癥,是人到一定年齡后大腦功能衰退造成的。成都市金牛區銀桂社區銀發老人認知癥障礙互助關愛項目,是由四川省民政廳采購腦悅康的認知癥友好服務項目,率先實現在銀桂社區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全域覆蓋,在社區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認知癥障礙篩查和科普講座服務,惠及1000家以上住戶;腦悅康提供專業服務、指導以及篩查系統,為社區建設“認知癥數字化展示大屏”。
在社區篩查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社區老人有諸如記憶力衰退、脾氣暴躁、幻聽幻視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退化的癥狀。罹患認知癥不僅對老人來說相當痛苦,對其家庭成員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照護壓力,尤其是獨居的孤寡老人更有可能產生安全隱患。通過篩查服務以及梁京院士、王蓉教授聯盟指導下,讓重癥患者到醫院;中、輕度患者,通過數字化服務以及非藥物干預,讓認知癥患病率下降53%;該項目從民政創投580個備選項目中,獲得第二名,還獲得2022年首屆公益創投大賽優秀項目獎。
在成都市金牛區銀桂社區,由成都市金牛區百事可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腦悅康—腦健康普惠數字化平臺,在社區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認知癥障礙篩查和科普講座服務;腦悅康提供專業服務、科普講座、公益篩查、醫學篩查和上門入戶家庭康復指導;現場發現30%的認知癥中度風險;焦慮癥40%;通過篩查服務以及梁京院士、王蓉教授聯盟指導下,讓重癥患者到醫院;中、輕度患者,通過數字化服務以及非藥物干預,讓認知癥患病率下降53%。
“阿爾茨海默病尚無特效藥物能根治,因此早干預、早獲益,積極預防、延緩疾病進程至關重要。但是關于老年認知障礙,一般有患者的家庭羞于表達,公眾普遍認知程度也存在偏差,這就使得老年認知障礙群體的照護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難點和堵點。”開展“認知障礙”主題講座與認知癥友好服務項目建設,讓社區老人、社區老齡干部、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相關社會組織的社工對老年認知障礙人群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腦悅康平臺開展“社區認知癥友好服務項目”,發揮平臺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建立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友好支持網絡,形成社區長效支持機制。通過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的創建,致力于打造一個充滿共情和包容的認知癥友好社會,讓認知癥人士及其家庭成員有意愿、有信心好好生活,繼續擁有有意義和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jiankang/36677.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