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衰”,不少老年人認為上了年紀腿腳“不靈光”走走停停是正常的事,殊不知很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找上了門。
林爺爺年近八旬,愛抽煙,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兩年前,他雙下肢經常會莫名其妙出現酸痛,稍微休息后癥狀就會緩解,天涼時尤為明顯。起初以為是年紀大了沒有特別在意,隨著腿部疼痛愈發加劇,影響正常行走,他才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經過植入支架和術后系統治療,癥狀好轉出院。今年10月,老爺子腿部腫脹、痛、麻等癥狀卷土重來,下肢開始潰爛,心急如焚的他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血管外科尋求治療。
入院后完善檢查發現,患者不僅大腿上的血管堵了,肚子里的血管也堵上了。“林爺爺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血管長達50cm,整個膝蓋以下幾乎探查不到一點血流信號。若不及時處理,遠端因長期缺血會導致肢體壞死,面臨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廈心血管外科主任莊暉介紹,患者閉塞的血管很長,多條動脈受到影響,且經過多家醫院數次手術治療,放了多個支架,病變復雜,再加上年齡大、全身血管較差,若沿用傳統的血管支架或搭橋手術處理,不僅風險高,血管還有可能再次堵上,而且創傷大、恢復慢。
經過全面評估,廈心血管外科團隊決定使用新型的取栓器械(Ring stripper)為患者進行微創手術,這款“奇門兵器”像是帶著長柄的圓圈。手術在患者全麻下進行,醫生操控著長柄小心翼翼地分離血管里面的斑塊和內膜,一厘米一厘米地推進,完完整整地把堵在血管里的“垃圾”清理出來,還不會破壞原有血管。在莊暉主任帶領下,團隊經過2小時謹慎細致的手術,成功從血管中剝離出總長約50cm的閉塞血管內膜,僅留下兩處3cm的手術切口,患者血管再次恢復暢通。術后經過細心照料,林大爺恢復順利,腿疼癥狀消失,走路也輕松了許多。林爺爺表示:“手術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以后可要趕緊把煙戒了。”
據了解,這項技術在國內少有開展,但國外已經較為成熟地應用。去年,廈心將這項技術引進并創新應用于復雜的腔內復合手術,實現了下肢腔內治療技術的新突破。對比常規的血管支架或搭橋手術,這種新型裝置的最大優勢是血管保得住,創傷更小,能完整取出全段的閉塞血管內膜,大大降低血管再閉塞或發生血栓的幾率,還避免了在血管內放置大量支架,節省醫療費用。
莊暉主任提醒,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累及下肢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引起肢體缺血癥狀的慢性疾病,術后再狹窄率高達40-60%,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該病的術后控制和復發。他強調,患者千萬不要抱有“躺平”的心理,術后戒煙戒酒、改善生活方式、適當運動才是預防的關鍵,如果出現下肢涼、麻木、靜息疼痛、間歇性跛行等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ujian/46386.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