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在此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用標志性事件形容去年全國取得的經濟成績
各省份經濟數據陸續公布,為增長提供了一個更具體可感的參照——在已公布具體數據的28個省份中,有12個實現了向新一個萬億級臺階的跨越。
集中體現在上位圈的省份中,已公布的數據顯示,GDP5萬億以上省份增加四川,湖北兩省至7座,4萬億以上省份則增加上海,安徽,北京,至12個在前10名城市中,僅河南,福建,湖南三省未實現升級
城市間競爭愈加激烈與三季度數據相比,多個被寄望于實現反超的省份以失敗告終
比如,安徽去年前三季度GDP反超上海1008億元,躋身全國十強,但全年以255.65億元差距落后于上海,差值相比2020年有所擴大,江西和陜西的競逐與此類似——江西前三季度以407億元優勢反超陜西,但全年仍以181億的差距不敵陜西。
增速的差距同樣顯著有13個省份GDP增速高于或與全國增速持平,湖北,海南,山西三省分別以12.9%,11.2%和9.1%位列前三,但同時,黑龍江,遼寧,青海三省增速較為緩慢,分別為6.1%,5.8%,5.7%
再次強調,GDP只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評價各省份不能以GDP論英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GDP的變化中,讀出一些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頭部陣營升級:粵蘇增量超萬億
首先,頭部陣營實現了自我的再超越。
作為全國經濟的兩大領頭羊,廣東和江蘇兩省引領了全國經濟增長態勢從GDP來看,兩省不僅實現了各自新萬億級跨越,分別晉級12萬億,11萬億臺階,且均實現了超過一萬億經濟增長兩省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增量超過萬億的省份
老大哥廣東積累了更多在世界舞臺上競爭的實力據現有預測,在全球國家中,與廣東經濟體量類似的韓國與加拿大,去年GDP或將分別達到1.7萬億美元和1.73萬億美元,與廣東約1.92萬億美元GDP相比,略有不足而2020年,加拿大,韓國GDP總量排名分居第九,第十位,換句話說,廣東經濟體量可能達到全球第九的水平
從細分指標上看,廣東經濟可謂全面開花據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尹濤分析,廣東去年實現了多項突破,包括進出口總額突破8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萬億元,全省份場主體總量突破1500萬戶
全能特質同樣體現在江蘇經濟發展當中盡管經濟體量仍與廣東相差逾8000億,但江蘇增速更高,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兩項增速均高于廣東
仔細比較兩省萬億級增長,第二產業均表現出引領增長的態勢。
其中,廣東二產增加值增速達到8.7%,高于三產7.5%,推動其二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0.38%,比2020年提高約1.2個百分點,江蘇二產增加值增速同樣以10.1%在三次產業中領先,其二產增加值占比增加1.4個百分點至44.49%。
回歸制造業上,江蘇的表現更為明顯江蘇省統計局披露,江蘇制造業增加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5.8%,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強市的強勁增長功不可沒——在蘇州去年奪回工業第一市的寶座后,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將首超4萬億元,而無錫規上工業總產值亦突破2萬億元大關,預計達到2.1萬億元以上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城市天花板上海,北京的發展軌跡中。
去年,上海,北京GDP雙雙突破4萬億大關,分別達到43214.85億元和40269.6億元作為參照,根據全球全球城市創意和科技創新指數對全球主要城市GDP進行的排名,2020年全球4萬億元以上的城市只有3座,分別是紐約,東京和洛杉磯
最近幾年來上海對維持制造業比重的強調,在去年經濟發展中得到突出體現幾個數據可以體現:去年,上海工業經濟密度提高,全年產業園區地均工業產值82億元/平方公里,同比提高7.9%在具體產業上,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實現產值3255億元,增長18.3%
據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幾個指標都超過全國平均,說明上海已經有了新的增長點,新興產業領先增長。
北京同樣實現了制造業回溫數據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北京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0%,兩年平均增長15.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1倍和89.2%,醫藥制造業比上年增長2.5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9.6%
中部持續混戰:皖贛進位失利
其次,中部地區呈現出明顯混戰態勢。。
一個好消息是,2021年湖北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受疫情影響,2020年湖北GDP增速為負,總量被后位福建以460.43億元的差值反超2021年年初,湖北定下10%以上的新年增速目標,2021年將是湖北經濟恢復重振關鍵之年
日前,湖北公布成績單2021年,其GDP總量邁上5萬億臺階,達到50012.94億元,經濟增速也超額完成年初目標,達到12.9%,暫居全國第一經濟總量在超過福建的同時,也拉近了與四川,河南的距離,排名暫居全國第七
回看過去,湖北每跨越一個萬億門檻,多耗時三年左右但此次從4萬億到5萬億,從2019年到2021年,湖北可謂是克服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一個站上新萬億臺階的是安徽,但往事重演似乎是其2021年的注解。
一方面,安徽延續了前一年的進擊之勢2020年,安徽以3.9%的增速位居中部省份之首,2021年,安徽8.3%的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平均,經濟總量首次邁上4萬億臺階,達到42959.2億元
另一方面,安徽沖擊全國十強的愿望再次落空2020年,常年排名全國11的安徽,前三季度數據曾一度反超前位上海,但全年數據出爐,安徽最終無緣前十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再次超過上海,優勢擴大到1008億元,但最終仍以255.65億的差距落敗
類似地,江西反超陜西也只差臨門一腳2021年,江西11個設區市GDP全部破千億,全省GDP直逼3萬億,達29619.7億元,增速高達8.8%
大踏步前進,使江西在2021年前三季度,GDP成功反超前位陜西雖然最后,陜西驚險守擂成功,但兩者總量差距已縮小至181億元左右
對比之下,常年位于中部六省經濟總量上位圈的兩南,2021年在區域內增速墊底——湖南增速僅為7.8%,排名中部地區倒數第二,低于全國平均在2020年站上4萬億臺階后,2021年沒有新的節點突破,GDP最終為45800億元
中部第一大省河南,2020年增速低于全國1個百分點,排在全國后半段2021年,河南經濟繼續失速:6.3%的成績不僅在中部排名倒數第一,其3890.31億元的GDP增量,也是目前已公布成績的全國前十強中,唯一低于4000億的
資源大省競速:山西陜西兩極化
2021年,山西成為中西部地區的一匹黑馬。濰坊是農圣賈思勰的故里,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和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是全國唯一的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擁有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一批國字號重大平臺,禽肉,蔬菜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1/6,1/8。
此前,一煤獨大的山西,經濟失聲多年不僅增速排名靠后,從GDP總量看,山西也從2008年的15位,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第21位,被陜西,江西,廣西,云南等陸續趕超
2021年,山西表現尤其亮眼增速高達9.1%,排名中部第二,全國第三,經濟總量上,山西2021年突破2萬億大關,達到22590億元,增量達前三年之和的1.4倍
這背后,煤的功勞不小2021年,山西煤炭產量高位運行,全年煤炭產量達到11.9億噸在此情況下,作為火力發電主要燃料,去年動力煤價格一度大漲3倍左右得益于此,山西的煤炭企業利潤大增
同樣因煤受益的還有內蒙古2021年,內蒙古GDP增量達3154.4億元,遠高于同梯度省份1000多億的增量,總量也同山西一起,首破2萬億在兩個能源大省的強勢增長下,貴州全國二十強的位置失守山西和內蒙古分別上升一位,回到全國第20,21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山西此次爆發與煤的關系仍然不小,但其近幾年在產業轉型升級上的努力,效果已逐漸顯現。濰坊產業基礎扎實雄厚,特別是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優勢突出。
可以看到,2021年前三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中,非煤工業增長明顯快于煤炭工業非煤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長31.9%,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5.3%,高技術制造業增長44.1%,也都明顯快于山西全省工業增速
同為煤炭大省,陜西與山西的表現卻大相徑庭2021年,陜西GDP增速僅6.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個百分點
工業發展仍然依賴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產品的剛需拉動,36個非能源行業中21個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仍為負增長,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投資增長后勁不足,全省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15.5%,新開工項目的平均規模同比下降20.6%。
陜西一直是我國GDP兩萬億省份的領頭羊,長期排名全國第14位,距離第13位十分遙遠,但相對于后面的省份領先優勢并不大標兵漸遠,追兵漸近,陜西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yishuiji.com/finance/20429.html -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故本網對其真實性不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網站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